京东可能了解你是咖啡的忠实拥趸,因此频繁向你推送与咖啡相关的优惠信息。
抖音可能察觉到你关注了众多旅行博主,于是在首页为你推荐更多风景如画的旅行视频。
亚马逊可能知道你是一位热爱冒险、A型血、28~37岁的女性,于是自动为你推荐越野自行车。
这些都是互联网大数据能洞悉的小秘密。若要在现实世界中窥探一个人的内心,这无疑是触及了“禁忌领域”,但在大数据的海洋里,这些禁忌轻易便能被跨越。

接下来,让我们从某知名婚恋平台的大数据中挖掘出几种约会趋势,看看是否有一种仿佛在你心中安装了微型摄像头的感觉。
女性是否更偏爱年轻男性?| 青春偏好定律
Match.com是全球知名的婚恋平台之一,用户在这里留下了海量的交友和约会数据。这些数据揭示了无人知晓的、私密却真实发生的社交现象。
数据团队从Match.com的大数据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女性年龄如何增长,她们往往对25岁左右的年轻男性抱有更大的兴趣,这一现象被戏称为“青春偏好定律”。
下方的图表展示了女性年龄与她们眼中男性最具吸引力的年龄之间的关系。最左侧的一列数字代表女性的年龄,而右侧的数字则显示了该年龄段的女性认为男性最具吸引力的年龄。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对于绝大多数年龄段的女性而言,男性最具吸引力的年龄集中在25岁、26岁和27岁这三个数字上,女性普遍对处于青春年华的男性更感兴趣。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因为年轻男性通常拥有更强的体力、更高的社会地位以及更大的生育潜力[1]。
更有趣的是,女性公开宣称的偏好与大数据记录的私下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当你询问女性她们更倾向于哪个年龄段的男性时,她们往往会声称喜欢与自己年龄相仿或稍大一些的男性(灰色区域),而非那些青春洋溢的年轻男性。
然而,大数据记录的是更为真实的数据,因为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直接反映了她们的偏好。如果输入的偏好不准确,平台就无法为她们推荐合适的人选,而她们自己也清楚不会喜欢那些被错误推荐的人选。
这种公开与私下偏好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我们在公开场合受到社会期望的影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才是得体的,因此不愿意暴露自己真实的想法。
神秘感是否增加魅力?| 迷雾效应
在Match.com平台上,用户可以对潜在约会对象的魅力进行1至5星的评分。对于魅力相近的男性,他们的得分模式可能多种多样,如下图中的A至E五种模式所示。
假设有100名用户参与评分,模式A代表这100名用户都给同一名男性打了3星;模式B则代表有10名用户打2星,80名用户打3星,10名用户打4星。
以此类推,模式E代表在100名用户中,有50名用户给同一名男性打了1星,而另外50名用户则打了最高的5星。
从模式A到模式E,评分逐渐呈现出极端化的趋势。尽管每种模式的平均得分都是3星,但其表现形式却大相径庭。
模式A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共识,表明参与评分的用户普遍认为这名男性的魅力处于中等水平。而模式E则代表了最极端的评分分布,尽管平均值仍然是3星,但实际上没有一名用户认为这名男性的魅力属于中等水平,评分要么极低,要么极高。
这些评分模式体现了“方差”这一数学概念。Match.com的数据显示,评分的方差与收到的约会邀请数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
如果男性在魅力评分上表现出较大的方差(如模式E),那么他们收到的约会邀请数量可能会比其他男性多出60%。
这意味着,当男性的魅力评分波动较大时,他们在约会市场上的吸引力会显著提升,得到更多的关注。
这一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迷雾效应”[2]。它表明,当一个人的特质或行为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感时,反而会增加其魅力。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效应同样存在。如果你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偶尔犯下的小错误不仅不会损害你的形象,反而会让你显得更加真实和可爱。这种小瑕疵会让你的优点更加突出,让人更加喜欢你。
同时,我们的认知系统也在支持这一观点。嗅觉是与大脑情感区域紧密相连的感觉之一。研究发现,将少量的不愉快气味与芳香混合时,芳香会得到增强,对人类嗅觉产生更大的吸引力[3]。这表明我们的嗅觉偏好那些略带“瑕疵”的味道,而非单一的味道。
此外,在消费心理学领域也存在类似迷雾效应的现象,即“瑕不掩瑜效应”。当正面产品描述中融入少量负面信息时,人们往往会对这种产品产生更高的偏好和选择倾向[4]。例如,与装在极其精美包装盒中的香槟杯相比,人们可能更青睐装在普通包装盒中的同款香槟杯。
约会的满意度真的取决于对方的外貌吗?| 自我参照偏差
传统观点认为,如果我们与外貌出众的人约会,那么我们对这次约会的满意度会更高。
因为外貌吸引力高的人通常被认为具有更多积极的品质,并且拥有更优质的基因[5]。
然而,来自Tinder这款交友应用的真实约会数据可能会颠覆我们的这一认知。
大数据显示,约会对象的外貌对于我们的约会满意度几乎没有影响。
事实上,我们在约会中的感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外貌与约会对象外貌吸引力的相对差距。
下方的图表展示了双方外貌吸引力差距对女性约会满意率的影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约会时女性的外貌吸引力相对于男性更出众时,女性对约会的满意度就越高。
对于男性来说也是如此,当他们的外貌吸引力远超女性时,他们对约会的满意度也会更高。
由此可见,人们对外貌的重视程度或许并没有我们普遍认为的那么高。
无论约会对象是倾城倾国还是相貌平平,我们的约会满意度都取决于双方外貌的比较结果。我们自己长得比对方更好看时,对约会的满意度就会更高。
上述三个效应都是大数据为我们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全新视角。在大数据时代,即使是最微小、最隐秘的网络行为,也可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与以往所想的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