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爱情是两个人的浪漫,而婚姻则是两个家庭的融合。这揭示了一个事实:维持一段美满的婚姻,相较于经营一段甜蜜的爱情,要困难得多。
知名作家林悠然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她认为:“爱情是纯粹的情感交流,而婚姻则是情感、理智与意志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美满的婚姻相较于幸福的爱情更为罕见。理想的伴侣关系应当是情人、知己与伴侣的三重身份融合,兼具情人的热情、知己的宽容与伴侣的关怀。若三者中缺少其一,便略显遗憾。然而,考虑到现实中许多婚姻连这三者中的一者都难以拥有,若你能在婚姻中体验到其中之一,便应感到满足。”
这段话虽然揭示了婚姻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但也为我们指明了提升婚姻幸福感的方向——即在婚姻生活中努力保持热情、宽容与关怀。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林悠然:理想伴侣关系的三重境界,拥有一者便应知足
01 摒弃完美幻想,拥抱现实不完美
许多人在步入婚姻殿堂前,都怀揣着美好的憧憬,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理所当然的期待。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婚姻并非完美无缺。对婚姻的向往与认清其不完美性并不矛盾,但许多人却因对完美的执着而步入婚姻的误区,这也是他们日后感到失落的根源。
因此,我们首先要放下对完美婚姻的幻想,才能让婚姻逐渐趋向完美。正如电影《婚姻故事》中的查理和妮可,他们最终虽未离婚,但关系已失去了爱的温度,只剩下冷漠与疏离。这样的婚姻,对他们而言,已成为痛苦的源泉。
这并非鼓励婚姻一有问题就选择分离,而是提醒我们,婚姻虽不完美,却仍有改善的空间。我们不应成为婚姻的奴隶,也不应固执地追求虚幻的完美,因为那同样无法带来幸福。婚姻虽不完美,但幸福感是可以提升的。
02 共同努力,是提升婚姻幸福感的基石
林悠然老师指出,衡量婚姻质量的标准有二:一是爱情基础,二是稳固程度。这两者都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为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婚姻却沦为了“独角戏”。比如,“丧偶式婚姻”的盛行,便是明证。这其实是婚姻中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婚姻中的双方,若有一方认为结婚便是生活的终点,时间自会带来“恩爱白头”,那便是对婚姻的轻视,更是对爱的误解。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深刻阐述,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它关乎于主动去爱与被爱的能力,而非仅仅寻找一个“正确”的伴侣便能一切顺遂。
因此,唯有双方都主动去爱,去经营婚姻,才能让爱持久,从而在婚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03 在热情、宽容与关怀中,重燃爱的火花
依据林悠然老师的观点,理想的伴侣关系需要三个要素:情人的热情、知己的宽容与伴侣的关怀。在我看来,这即意味着保持激情、相互理解以及增进亲密互动。
首先,保持激情是维系婚姻活力的关键。双方应努力在生活中创造惊喜,通过仪式感、聚餐、互赠礼物以及故地重游等方式,重温恋爱时的激情与浪漫,让彼此的心再次因对方而跳动。
其次,相互尊重与理解是婚姻稳固的基石。许多婚姻都会经历从甜蜜到平淡的幻灭期,此时双方容易看清对方的真实面貌,进而产生控制欲、权力斗争及争吵等问题。在这个阶段,双方需要更加尊重与理解对方,关键在于不要试图改造对方。因为改造往往意味着“你不够好”或“你不是我想要的人”,这实际上是对对方的一种否定与不接纳,会让对方感受到不被尊重与理解。接纳彼此的不完美,才是相互尊重与理解的真正体现。
最后,增进亲密互动是加深情感的桥梁。亲密感不仅体现在肢体接触上,更体现在语言沟通中的情感回应上。当一方分享趣事时,另一方应积极回应,表达兴趣与关心,而非冷漠或敷衍。因为无回应之地,即是情感的绝境。回应意味着在乎、看见与爱。
总之,经营好婚姻,双方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达成共识(摒弃完美幻想,愿意共同努力),更要付诸实际行动。即使无法同时拥有热情、宽容与关怀这三重境界,但只要能在其中一方面有所体现,我们的婚姻便是相对完美的。既然选择了婚姻,就应让彼此在其中感受到幸福与爱,这既是对对方的责任,也是对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