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热传的一段视频——“李冰冰携邓超走秀”瞬间登上了热搜榜,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并被戏称为“宅家高手与派对达人的浪漫组合”。宅家高手与派对达人,这两个看似格格不入的标签,却巧妙地贴在了这对令人羡慕的情侣身上。
俗话说,“异性相吸”,这一观点支撑了无数经典的爱情故事,如《傲慢与偏见》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但问题来了,异性真的相吸吗?

01 过于相似,未必是好事?
曼哈顿知名的临床心理学家亚历山德拉·罗伯茨博士指出:“在恋爱关系中,人们往往首先注意到的是情侣间的相似性。诚然,相似的特质能增进情侣间的亲密感,但并非总是如此。对某些情侣而言,过度的相似性反而可能带来问题。”
比如,如果两人都拥有丰富的恋爱经验,且都倾向于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即便是选择约会地点这样的小事,也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索。同样,若双方都习惯于在决策中扮演跟随者的角色,那么他们可能永远无法共同做出决定。
罗伯茨博士强调:“在人际关系中,个性特征、需求和偏好的差异或互补,往往能让两个人相处得更加和谐与融洽。”
人们之所以会被与自己性格迥异的人吸引,通常是有其原因的。《寻找内心的平衡》一书的作者、临床心理学家艾米丽·帕克博士认为:“你被与你不同的人吸引,是因为他们身上具备你渴望拥有或提升的品质。你真正被吸引的,是那些你希望在自己身上看到的特质。”
02 异性相吸,真的吗?
“异性相吸”的观点深入人心,但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对方与自己截然不同,实际上并非如此。《关系的迷思》一书的作者、临床心理学家索菲亚·洛佩兹博士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当我们选择与看似相似的人交往时,一旦他们表现出一点差异,我们就可能认为他们是‘相反’的人。”
那么,“异性相吸”这一说法真的成立吗?与完全不同的人交往真的是最佳选择吗?内向者与外向者是天作之合吗?派对狂热爱好者与居家宅人能幸福相处吗?夜猫子与早起的鸟儿能和谐共生吗?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会被与自己完全相反的人所吸引——即便表面上看似如此。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异性相吸”的真正含义。从字面意义上看,似乎意味着你与另一半毫无共同之处。但在现实生活中,你们之间的共同点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洛佩兹博士解释道:“我们更容易被那些与我们拥有相似兴趣和背景的人吸引。因此,与你完全不同的人可能并不会真正吸引你。”
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特别是他们的喜好和发布的内容。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会与自己非常相似的人互动——至少在网络上是如此。另一项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对1523对夫妇、朋友和熟人进行了调查,考察了他们的价值观、态度和个性特征。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在所有调查项上有高达86%的相似性。
尽管如此,你和你的伴侣在音乐品味、食物喜好、穿着风格等方面仍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但即便有这些对立的特征,你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也可能远比你意识到的要多。
03 伴侣间的差异会引发问题吗?
罗伯茨博士指出,认为伴侣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夫妇“并不一定会比那些看似相似的夫妇更容易产生分歧或冲突。”
当你认为伴侣与你性格相反时,你可能会更多地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不同之处,比如穿着打扮或下班后的娱乐活动。然而,决定你们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共同生活的因素远不止这些。罗伯茨博士认为,你必须将整体态度、偏好、价值观、信仰和沟通风格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你们至少在某一方面还是相似的。
洛佩兹博士补充道:“你们的兴趣爱好和成长背景可能截然不同,但价值观可能高度一致,这是你们达成共识的关键。”
04 如何与“相反”的人成为情侣?
对于刚开始确定恋爱关系的情侣,罗伯茨博士建议你们可以暗示自己,你们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同时,你们也可以将彼此间的差异视为个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帕克博士认为:“要对伴侣保持好奇,并与他们交流你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例如,如果你的伴侣非常外向,他可能会激励你走出内向的舒适区,变得更加开朗。
洛佩兹博士强调,沟通是关键。她说:“如果你们能够沟通顺畅,找到共同点,并相互妥协,那么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段关系对你们两个人都是有益的。归根结底,沟通、理解和妥协是每段关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此,如果你的伴侣喜欢在你宁愿宅在家里看电影的时候外出约会,不妨尝试妥协一下,选择一个双方都觉得舒适的时间和方式进行约会。
罗伯茨博士总结道,相互的信任、尊重、关心以及对彼此的热情才是让关系长久维持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