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在与友人的一次深谈中,我们探讨起了婚姻对于个体的真正意义。
我说,或许你需要对婚姻抱有更实际的态度,而不是过高的期望。
她听后略显不悦,反问道:“如果连期望都没有了,那婚姻对我而言还有什么意义呢?”
那一刻,我确实无言以对,这个问题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难道真的不应该对婚姻有任何期望吗?亲密关系是否就因此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我想,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是否定的。
我们渴望拥有一个家,期盼它带给我们无尽的温暖。
我们渴望一位伴侣,希望他能全心全意地爱我们,关心我们。
我们渴望一个知己,他能理解我们,给予我们肯定和支持。
这些,都是普通人对于亲密关系最真挚的向往。
然而,当你向一对携手共度数十年的夫妻询问他们的相处之道时,或许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有人会说:“我们吵吵闹闹了几十年,现在也吵累了,知道他就是那个样子,我也就不抱什么期望了,日子反而过得更轻松了。”
还有人会说:“我现在基本上不怎么管他,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偶尔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散散步,也挺惬意的。”
当岁月流转,婚姻中的两人在无数次的矛盾和冲突中逐渐磨合、融合,并重新定义了彼此关系的边界时,他们对对方的期望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少,而两人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自在、轻松。
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降低对伴侣的期望,其实是对伴侣的一种更深层次的信任。你不再要求他为你做这做那,也不再在他身上寻求那些你未曾得到满足的需求。你的安全感不再完全依赖于他,关系的压力得以释放,平等而自由的对话因此成为可能。
事实上,期望往往是对伴侣施加的一种情感压力,你希望他能满足你内心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源于你内心深处对被重视、被接纳的渴望,说到底,就是一种对爱的渴望。
我们总想在关系中找到一种特殊感,希望自己在对方心中是独一无二的,被看见、被接纳、被重视。好像只有从对方那里得到肯定,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但这其实又回到了自我认知的问题上。只有当我们觉得自己缺乏存在感、特殊感、安全感时,才会不停地在外界寻找。然而,当我们把这些感觉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时,本身就注定了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全感。
期望,恰恰强化了这种感觉。
当你把期望寄托在伴侣身上时,就等于在宣告自己是不完整的,只有依靠外界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变得圆满。
就像一个缺失了一角的圆,非要找到那一块才能完整一样。你试图在伴侣身上找到填补内心空洞的东西。但事实是,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无法真正让你感到满足和快乐。
一个女孩,为了得到对方的爱和回应,可以忍受委屈、指责和冲突,甚至可以无底线地妥协,期望对方能够回心转意,接纳自己。但她却忘记了爱自己,渴望对方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只是一段不平等的关系,以及同样不被重视的自己。
所有的不开心,都无法通过别人来完成救赎。你的期望,最终只会换来失望。
你期待他给你十分的温暖,但他可能只给了你两分,剩下的八分就会被满满的失望所占据。在亲密关系中,两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尽管有爱有融合,但也有着各自的关系边界,无法达到完美的默契。
你有你的理解,他有他的认识。你的需求可能他只接收到了一半,而那一半的失望往往会远远大于另一半的满足。于是,关系中的冲突就演变成了:
“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做了,你还想怎样?”
“你按照我的要求做了吗?你太让我失望了!”
关系中的冲突,就这样明目张胆地发生在期望与失望之间。
期望往往被错误地与“爱”等同起来。如果你爱我,你就应该满足我,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给我归属感、安全感,给我家的温暖。但当你已经竭尽全力,对方却依然感到不安、不信任时,你就会困惑:我到底要怎么做,你才能感受到我的爱呢?
一方在不停地索取,另一方则在不断地给予。一方觉得远远不够,另一方却早已精疲力尽。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深爱着对方,但又都觉得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期望。
这样的两个人,被牢牢地困在了“我爱你,我就要无休止地满足你的期望”的怪圈中,而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期望只是期望,它源于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内心未曾被满足的部分,但这部分是无法通过另一个人来完全填补的。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一直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需要通过自我力量的积累和成长才能实现。
期望并不等于爱。真正成熟的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因为彼此的独特性而相互吸引。一个人身上独有的特质,本身就是对方爱的理由。在对方爱上你之前,你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是完整的、特别的、有价值的。即使偶尔感到不安,也能够自我消化和处理。
这样,当你与另一个人走进亲密关系时,你就不会去操纵、控制对方,也不会过度讨好、委曲求全、毫无底线。你会尊重彼此的差异,尝试沟通彼此在同一件事上的不同看法和感受。你会因为他主动为你做的事而感到惊喜和感动。
我们需要亲密关系,并不是因为我们有期望,而是因为我们有爱。如果你有足够的爱自己的力量,你就会想把这份爱传递给伴侣,传递给自己的家庭。如果你有足够的自我认可,你就会想把这份自信带入关系,让关系中的每个人都更有力量。如果你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感,你就会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的小家庭,与伴侣和而不同。
于是,在关系中,你不再受制于对方的一举一动,反而能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他为关系的努力和付出。你偶尔仍然会有期望,但你会意识到,期望只会给自己带来失望、不满和痛苦。那么,你就会试着去安抚自己,也许,我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来满足自己。
其实,我们内心都有一座宝藏,足以满足我们所有的期望。只是,你需要有勇气去看见它、挖掘它。
你要婚姻,不是因为期望,而是因为有爱。这份爱,或许会让你重新思考你的期望该何去何从——是继续期望对方的改变,还是期待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