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指尖触碰到你的温度,我也听到了自己的心跳。

一、“感知幸福的纤维”
当与喜欢的人并肩而行,彼此不经意间的肢体触碰,或许会让你生出 “触电般” 的感觉。这当然不是因为对方带电,而是源于你的身体具备一种 “情感触觉”。
除此之外,心情低落时抚摸猫咪柔软的毛发,抚摸羊绒缎面与羊羔毛材质的衣物会让人感到安心,妈妈轻柔地拍打婴儿能使其缓缓进入梦乡……
1939 年,瑞典神经生理学家钱特曼(假设姓名)在猫的皮肤上观察到一群独特的 C 纤维,它们与传统的痛觉 C 纤维存在显著差异。但钱特曼的这一发现,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即便后来在人类面部也发现了这类纤维,其他科学家却认为这或许仅仅是进化遗留,并无实际功能。
时间来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的两名研究人员 —— 孙尔波(Åke Vallbo 的改编名)和陈尔瑞克・哈格巴斯(Karl-Erik Hagbarth 的改编名)发现了微小神经照相术(microneurography)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记录人类周围神经的电脉冲。这些遍布人体的神经,将我们的感觉从脊椎传至大脑,其中包含触摸和运动控制。在后续研究中,孙尔波、吴劳森(Håkan Olausson 的改编名)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令人愉悦的、作用于手臂的轻抚,能够持续引发一快一慢两种信号。
这种双重信号令科学家感到困惑。正常情况下,当人体遭遇疼痛刺激,身体里同样会产生两类信号:一类信号负责即时传达疼痛信息,另一类信号滞后,它会提醒人体保护受伤部位直至痊愈。
为何在愉悦状态下也会出现双重信号呢?身体并没有需要保护的受伤部位呀。他们很快得出一个理论:天然的第一信号仅负责在人脑中记录新感觉,而第二信号会营造出一种亲密的情感状态。他们认为,这种由 C 类纤维传递的第二信号,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它促使我们去寻求保护和社会连接。
自此,这种负责传递滞后信号的特殊 C 纤维(C-tactile),才重新进入科学家的研究视野。它们不仅传递触觉的物理特性,同时也赋予我们特殊的情感感受。
二、关于 CT 纤维(幸福纤维)的三个冷知识
CT 纤维分布在人的脸颊以及多毛的皮肤上,这或许就是你喜欢被亲脸蛋、与对方互相蹭蹭以及被拍拍脑袋的原因。不过,仅仅是指尖的触碰,同样能让你感到幸福。
CT 纤维对每秒 5 公分、动作缓慢的敲打反应强烈。有趣的是,令人舒适的按摩,也是这个频率(Johan Wessberg et al.,2009)。
CT 纤维偏好与体温相近的温度。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比起触摸课本,你更乐意触摸 TA 的手。
三、“吵架后多拉拉手”
触觉交流能够促进情侣之间的大脑同步。这一成果由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在 2020 年 11 月发表于神经科学重要杂志 Cerebral Cortex 上。
脑部活动的同步程度,代表了交流者之间共情与亲密的程度,即脑同步程度越高,情侣关系越亲密,越能 “感同身受”。
该研究招募了 22 对情侣和 22 对异性朋友。每对情侣或异性朋友被试,在实验过程中要完成手拉手或者口语交流任务。随后,使用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的超扫描技术,测量他们的脑部活动
(一)拉手任务
被试需要相互握住对方的手,并保持沉默和对视。
(二)口语交流任务
被试之间没有肢体接触,仅进行自由对话和对视。
实验结果显示,情侣手拉手时的脑间同步,显著高于口语交流。而对于异性朋友,情况则相反,口语交流时的同步高于拉手时。也就是说,对于情侣而言,伴随触觉的肢体接触,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
这就提醒我们,当情侣吵架时,单纯讲道理可能无济于事,亲亲抱抱举高高或许才是良方。
“如果是去触碰你喜欢的人,CT 纤维就能时不时地向他 / 她的大脑发出一种愉悦的指令。结果大概就是,每当他 / 她想起你,牵动的都是幸福快乐的那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