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的 “独立” 表现
从初中起,小孙就开始住校。别的同学都是父母陪着来到学校,还跟父母撒娇买冰棍,而小孙是自己背着大包、拎着袋子前往学校。刚毕业那会,工资极低,小孙宁可天天啃馒头吃咸菜,下班后还去做些兼职,也不愿向父母伸手要生活费。即便如今小孙升了职且结了婚,可到现在,还是什么事都习惯自己扛着,不敢依赖丈夫。
有时和丈夫聊到以后生宝宝的安排,丈夫说如果她愿意,可以辞职一段时间在家带娃,但小孙根本不敢去想这种情况。有时看到短视频里,那些对男朋友、老公撒娇,让他们 “听话” 替自己做事的故事,小孙会觉得这和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她们怎么敢这么 “作”,自己做不行吗?
小孙一直是朋友圈子里出了名的 “独立女性” 。这段话让在场的朋友们十分诧异:“这有什么困扰的,‘作’有什么好的,我们都羡慕你的独立呀!” 小孙苦笑着说:“我老公会讲:你总这么独立,不累吗?你好像有一层厚厚的壳,让人难以看透。其实,我自己也挺累的。” “独立”,难道不是件好事吗?不一定。

二、“假独立” 的背后
伪装的恐惧
有些人的 “独立” 背后,隐藏着脆弱与恐惧。在他们心中,对 “依赖” 有着灾难化的想象:“要是我辞了职依赖老公,万一他出轨了,我不就一无所有了吗?”“我说了我的困难又有什么用,他真能帮我吗?就算这次帮了,下次不帮了怎么办?” 他们秉持着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 的观念,害怕依赖,更害怕依赖的人离开。所以,干脆谁都不靠,采取防御性的回避策略。这种看似独立的行为,实则是 “假独立” 。
“假” 并非指他们刻意假装,而是这些人并非心甘情愿地独立,而是无奈之下不得不独立,同时也并不快乐。他们觉得别人不会给予自己足够的支持,怕依赖久了,一旦对方离开会遭受难以忍受的致命打击,所以逃避亲密、拒绝依赖,强迫自己做出独立的样子。本质上,是因为对他人的看法过于消极。
同样的情境下,真正独立的人选择可能截然不同。小孙的朋友小李,也是一位 “独立女性”。但小孙觉得,小李过得比自己安心多了。小孙不问父母要生活费,是因为害怕被拒绝、被责骂,索性放弃尝试;而小李自身具备很强的开源节流能力,她热爱写作,能从各个报社获得不少稿费,即便父母主动问她是否需要钱,她也表示不需要。
结婚后,小孙不让老公帮忙,是担心老公嫌自己麻烦,宁愿自己受累;小李呢,自己能把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独当一面,可当自己状态不佳,或者遇到不熟悉的事情时,也能自然地叫老公过来帮忙。小李这种状态,才是真正有安全感的独立。他们对自我和他人都持有积极看法,相信自己能做到,同时也相信别人能够帮助自己。
2. 歪曲的核心信念
“我不够好,我不配依赖别人” 这种模式,与身边人对我们的反应性(responsiveness)不足紧密相关。反应性不足指的是你收到类似这样的回复:“我忙着呢,你就不能自己想办法吗?”“别烦我!” 这些话可能是 “假独立” 的人曾经常常听到的。如果孩子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需求缺乏满足,很少给予温暖回应,那么孩子就会觉得他人不可依靠、不可信任,习惯了只能自己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长大后,他们也会认为 “我不能靠别人,我只能自己独立”。甚至,他们不仅不信任别人,对自己也缺乏信任: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同样消极。因为,如果父母不仅不回应,还在孩子提出请求时,习惯性地用拒绝、蔑视的消极态度对待:“你怎么这么粘人?”“这孩子太烦人了。” 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是我不够好,我不配依赖别人”。在 “我不能”“我不配” 的想法驱使下,他们长大后就会逃避亲密,假装独立。
三、走向 “真独立” 的建议
回到当下,感受他人给予的亲密
若想消除内心的不安感,实现安全、舒适的 “真独立”,首先要意识到当下的伴侣是可信、可依赖的。实际上,当我们逃避亲密、不愿让伴侣帮忙时,我们未必是在逃避当下这个人,而可能是在逃避此刻被唤起的,小时候那种不被回应、不被帮助的痛苦。我们要清楚:现在感受到的过去的痛苦,只是发生在我们脑海里的事;当下的亲密,才是最真实的。
所以,当我们想要逃避时,先别急,“暂停” 一下。通过几次深而长的呼吸,或者默念身边都有哪些东西,来打断自己自动化的痛苦,回归现实、回到当下。然后,看看当下这个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我们或许就会发现:眼前的他,并不像我们小时候的父母。伴侣是真的愿意让我们依赖,也确实可以让我们依赖。如此一来,“我不能依赖他们” 的想法便不攻自破。
提升自尊,寻找自我价值的证据
接下来,“假独立” 者还需改变 “我不配依赖” 的想法,才能真正获得安全感,活得自在。解决办法就是寻找自己的优点。比如,写一段关于自己积极方面的文字:
我有哪些优点?
我擅长做什么?
我有哪些重要的品质和能力?
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我还不错?
这时也可以让伴侣夸赞自己。这样既能感受到他的回应,使他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更积极;又能提升自身价值感,让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更积极。
结语
不可否认,独立固然很好。只是,伪装出来的 “独立”,或许更需要爱的关怀。后来,小孙跟大家说:“我也在努力从小事上依赖别人。比如下雨了就不再自己硬撑着坐公交,会跟老公撒娇,让他来接我下班。这种感觉,意外地还不错。” 或许,我们与他人较好的状态便是如此。既能开心、自如地独立,也能安心地相互依赖,享受需要对方和被对方需要的感觉。当你不想独立的时候,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