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众多人满心期待爱情,然而 “对爱的艺术既不重视与投入,更觉得学习它毫无必要”。每个人内心都有着对爱的渴望,可并非人人都真正懂得爱,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正因如此,我们常常目睹社会上大量情侣矛盾、家庭冲突不断上演,给亲密关系带来极大创伤。实际上,爱的能力完全能够通过训练得以提升。亲密关系恰似一门课程,我们皆为求知的学生,亟待深入学习如何去爱、如何接纳爱,以及怎样构建充满爱意的亲密关系。

一、亲密关系发展的四大阶段
亲密关系从萌芽到逐步发展、拓展,历经对自我的回顾与深思,探寻内心真实的自我,再到对外的表达与延伸。周琳将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要点划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自我反思、自我意识、自我表达、自我延伸。
自我反思:旨在明晰我们的过往经历怎样影响着当下的生活。
自我意识:意味着深入了解自己的过去、性格、情感、动机以及欲望,知晓自身的成长历程如何塑造了对亲密关系的看法。
自我表达:借助对性观念、争吵、情绪表露、爱的语言等层面的探讨,揭示双方内心的情感怎样影响行为表现以及如何做出反应。
自我延伸:通过对自我的探索以及与外界的连接,找寻到建立亲密关系的正确方向。这四个部分可谓是亲密关系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需要持续学习训练的重要内容。
二、自我反思是亲密关系的起点
想要建立亲密关系,首先要进行自我反思,理解自己的过去。这也是构建亲密关系的起始点。原生家庭、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及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孩子的依恋风格,甚至影响并决定了孩子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模式,左右着孩子在亲密关系中的信念、感受以及行为反应。父母是我们人生的重要参照。我们往往会爱上与父母相似或者完全相反的伴侣,并且复制父母的亲密关系模式,在自己和伴侣之间 “重现”。可以说,这是一种原生家庭的 “代际传递”。
和谐家庭的影响:倘若父母平日里关系融洽、相互信任尊重、亲密和睦,那么我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这种行为模式,在与自己伴侣相处时采用同样和谐的模式。
不和谐家庭的影响:反之,要是父母之间关系充满敌意、攻击和伤害,彼此互不信任尊重,那么,我们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不相信爱情,不敢信任伴侣,不敢建立亲密关系,对伴侣缺乏安全感;二是经常攻击自己的伴侣,无端找茬,破坏关系;三是进行反向认同,不认可父母的行为,从而采取另一种极端方式来避免重演,对伴侣过度顺从和依赖。难道这种代际传递就无法打破了吗?并非如此,改变完全可以从当下开始。
三、勇敢面对过去,强化自我意识
周琳提出了一个助力我们审视过去、挖掘自我意识的工具:述说 — 关联 — 抉择。
述说:勇敢且坦诚地直面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的家庭氛围,家人们存在哪些问题,探寻背后的影响因素。
关联:不带评判地将过去与现在的自己联系起来,感受过去对自己的影响。既不刻意回避和忽视过往经历与创伤的存在,也不过度沉浸其中而陷入负面情绪。
抉择:强化自我意识,有意识地做出积极的选择和决定,给予自己肯定和承诺,找到改变的方向,让自己变得更好。现在不妨拿出一张纸,做一个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小练习:
写下一些词语描述抚养自己长大的养育者的性格。
写出能反映你最近关系亲密的两三个人的性格的词语。
将两组词语并排放在一起,比较其相似和区别之处,留意自己的感受。
尝试以中立的态度、保持一定距离来观察和思考过去。通过这样前后的观察与梳理,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当下亲密关系模式的根源以及背后存在的问题,不被表面现象迷惑,也不会被过往经历束缚而无法摆脱。
用辩证思维思考与行动:通过对过往的回顾,我们可以和伴侣加强互动,树立一种辩证观,以辩证思维来思考和行动。玛莎・莱恩汉博士创立了 “辩证行为治疗法”,它以哲学与科学为基础,对现实本质有若干假设:物物相关;变化时刻发生且不可避免;通过统一对立,我们能更接近真理。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 “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的绝对化思维,对一件事的看法产生偏差,得出非对即错的判断,这也影响了亲密关系的和谐。
用辩证法看待伴侣间的矛盾冲突、伴侣的行为表现以及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要换位思考,接纳双方的差异,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看到对方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不仅凭单方面问题做出绝对化判断。例如,当看到伴侣回家后不帮忙做家务却瘫在沙发上玩手机,是不是瞬间怒火中烧?但换个角度想:他工作一整天很辛苦,现在沉迷玩手机只是想放松一下,并非有意逃避家务。辩证思维能够拓展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更易接纳双方的差异,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对方的行为,尊重和包容对方,构建一种全新的、有着健康边界、和而不同的亲密关系,打破代际传递的枷锁。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爱是长期且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对自我的反思是学习建立亲密关系的起点,对自我意识的影响与塑造,自我的表达与反应、自我延伸的探索,都在一步步构建我们的亲密关系,也意味着心智正走向成熟。这需要漫长的时间,甚至可能是一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训练,逐个攻克关系中的难点,历经情感的考验,最终修炼出爱的能力,勇敢地去爱,建立真正适合自己、能相伴一生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