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挚友,近期正式步入了婚姻筹备的殿堂。
上个月,她兴奋地分享了初次带未婚夫去见姐姐的情景,那份紧张转为被接纳后的喜悦;
不久前,她悄悄记录下未婚夫与母亲初次相遇的瞬间,两人拘谨中带着一丝尴尬,端坐在餐桌旁的模样。
身为她成长历程的见证者,我深切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定感。
没错,就是这位男士,他们拥有相仿的成长环境,彼此身上有着对方渴望的爱情特质,他们迅速达成了共度余生的默契,决心携手走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谈及他时,她的笑容总是那么灿烂,诉说着内心的安宁,被深深爱护的感觉,以及未婚夫身上那些格外令她着迷的魅力。
然而,作为旁观者,我时常难以保持客观,内心藏着诸多复杂的情绪。

1.
我将两人的经历交织对比,总梦想她能走上一条毫无波折的道路,没有阴霾,没有寒风,只有明媚的阳光和温暖的夏日。
正如我珍视一株花,我渴望它得到滋养,茁壮成长,却不愿目睹虫蛀的痕迹或凋零的叶片。
她是个极其优秀的女孩,品味出众,气质高雅,总能把平凡的衣物搭配得别具一格,擅长制作各种精巧的手工艺品,不断尝试新事物,拓宽自己的边界……
近十年的友谊,让我对她有着深深的偏爱,她是我生命中最耀眼、最值得被呵护的女孩。
同时,她也是内心渴望被爱的孩子,原生家庭的影响让她在亲密关系中略显拘谨,习惯于取悦他人。
我亲眼目睹了她在恋爱中所受的伤害,那些失败的恋情让她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却也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当一位优秀的男士走进她的世界,她全心全意地投入,而我心中却夹杂着困惑与习惯性的忧虑。
“他真的如此完美吗?还是她的情感滤镜过于浓厚?”
2.
上个周末,因缘际会,她拜访了未婚夫的家人,精心准备了礼物。
晚上与我分享时,我不经意地问:“那他们有没有给你压岁钱?”
她摇了摇头。
我当然明白,同龄人之间不交换红包很正常。
但想到她的细致筹备与郑重其事,我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经历为参照。
害怕她的付出换不来对方的真诚相待,反而被轻视。
我像个阴暗的评论家,给所有婚姻贴上失败的标签,将所有路径简化为一种,将所有人归为一类。
与林先生深谈后,他的一句轻描淡写却安抚了我:“她的未婚夫懂得她的好,看到她的付出就足够了!”
那一刻,我仿佛有所醒悟。
我有着无尽的担忧,担心她经历孕期的艰辛,担心生育让她失去部分自我,担心婚姻中她不被善待,担心她爱得失去自我。
但人生本就是一场个性化的旅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相似却又不尽相同,我们带着各自的经历与故事,成长为全新的自我,绽放光彩。
她是爱情的亲历者,对自己的恋情有着最直接全面的感受,对伴侣有着最清晰的认知。
而我,只是一个不合格的旁观者,将她过往的恋爱挫折强加于现在,将自己在婚姻中的不幸经历代入其中,杞人忧天地思考,像个不合时宜的干扰者。
当她谈论对另一半的认可与对婚姻的美好憧憬时,我虽能附和,但心底的担忧如同头顶的阴云。
我就像一个雷声隆隆的预兆,想要用倾盆大雨浇灭她此刻对婚姻的美好幻想与热情。
3.
与林先生交谈后,我意识到应收回那些多余的关切与忧虑。
她是个成年人,对自己的生活与伴侣有着清晰的认识。
她会根据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规划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们无法阻止生活中的不如意,也无法完全规避风险。
与其成为扫兴的朋友,不如放宽心,真诚地祝福她。
祝福她找到了愿意共度余生的伴侣,祝福她有勇气迎接新的开始,开启更加多彩的生活。
或许未来的路上,我还会见到她的泪水与悲伤,但安慰从不嫌晚。
至少现在,我可以收起我的忧虑,坦然地相信她,相信她的眼光,相信她的选择与判断。
相信我们都一样,勇敢而坚强,能够将生活编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祝福我的挚友,愿她快乐地享受这趟人间之旅!
往后,我可能会减少在她爱情中的参与度,不再提出消极的建议,不再总是劝分,不再唱衰。
不是我们的情谊淡了,而是我将担忧转化为信任,相信她能为自己的爱情掌舵,即使方向有误也无妨,随时可以调整。
泰戈尔曾说:“朋友,人生总有柳暗花明之时。”
愿我们永远相信,永远满怀希望,永远有热爱生活的理由!
愿所有女孩都能勇敢地享受爱情,坦然地经历与体验,不再畏首畏尾,不再害怕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