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沉浸于女性主义书籍的阅读中,波伏瓦的言论与人生经历令我略感震撼。她与哲学家萨特维持了一生的爱情,却选择不婚,并且双方都有各自的性伴侣,且彼此知晓。

波伏瓦认为不婚是女性主义的体现,她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因不婚而避免了被奴役的女性命运,尤其是育儿和家庭主妇的责任。她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如果女性能够认识到,她们不必成为母亲和妻子也能拥有充实和幸福的生活,那么就会有一定数量的女性不再忍受被奴役的痛苦。当然,这需要她们出生在特权阶层,或具备一定的智力和才能。”
若在几年前读到这句话,我或许会深表赞同。然而,如今的我,正沉浸在传统、常规且平稳的已婚生活中。或许,我并不够女性主义,我的思想仍受诸多束缚,但这种释然与满足让我倍感幸福。
或许,我们无需盲目信奉任何主义,只需找到那个让自己最为愉悦的答案。
我已记不清当初为何执意要与林先生步入婚姻。或许是因为他给予的爱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坚定,或许是因为他情绪稳定,即便在我激怒他时,他也从不曾对我大声呵斥。在那个特定的时刻,我们深爱着彼此,坚信对方是自己能遇到的最美好的爱人。随后的结婚与生育都显得那么自然,但这些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波动。
怀胎十月的艰辛与抚育孩子的过程都异常劳累,那段时间,我们仿佛被孩子榨干了所有的精力,形容枯槁。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但鲜有文字能准确描述那段岁月。然而,深刻爱情的美妙之处在于,即便遭遇困境,即便其中一方陷入低谷,另一方也绝不会轻言放弃。我们就像勇敢的斗士,日复一日地将嗷嗷待哺的孩子抚养长大。因为深爱着彼此,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伤害与推诿,反而更加耐心地照顾着对方的感受,体谅着彼此的不易。
昨天,是我2岁8个月的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正处于分离焦虑之中,刚走出教室门就开始落泪。急于上班的林先生一边安慰我,一边骑车将我“护送”回家。从此刻起,我们似乎又拥有了短暂的二人世界。
前天晚上,我们一同外出逛街。回家的路上,儿子想买一个气球,我便静静地站在街边看着他们在远处挑选。离我最近的是一个花摊,这时,一个年轻的男生买了一小束花递给他身边略显羞涩的女朋友。我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幕,那一刻,我的脑海中或许闪过已婚与未婚女性的差异,但我并没有感到不甘或凄惨。当儿子和林先生重新走到我身边时,我的手里多了一双温暖的手套。我向来没有骑车带保暖工具的习惯,这是他下意识的关爱与保护。
与对的人结婚大抵就是如此吧!我们放下了对世界的蠢蠢欲动,安心地陪伴在彼此身边,享受着被深深爱着的感觉,也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爱。
或许在这个时代,谈论婚姻并不被视为一件很酷的事情,因为它总是带着牺牲的色彩。也许波伏瓦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她揭示了深刻且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真相。
但我还是想分享我的答案。我生育了孩子,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怨恨生育给我带来的巨大代价,让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两年后,他以一个温暖而浪漫的身份陪伴在我身边。我想象着此刻、未来乃至一生,他都会像我爱着我的母亲那样爱我。当然,我们之间也会有复杂的情感纠葛,但我愿意慢慢感受并终身学习,以完成我们之间的故事。
一个好的伴侣让我感到不再孤独。我们不会抛弃彼此,无论是小事如一起吃饭、看电影,还是大事如在对方的手术单上签字、共同创造财富、陪伴彼此度过任何困难时刻。我享受着被爱的感觉,也从不吝啬于付出我的爱。
我喜欢那些平庸的赞美,比如别人常说“你老公对你真好”;我喜欢我们平淡地走着路时突然牵手、肩膀靠在一起的感觉;我喜欢他懂我的心思、懂我的一切,让我感觉身边有一个与我高度同频的人。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结婚真的很美好。我们也能从所谓的女性困境中杀出一条有趣且好玩的路径。人生是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鲜活性。你要多听听自己的内心声音,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享受独处还是身边有个靠谱的人时内心更快乐。
我们每个人看似普通,但实际上都是很棒的个体。愿我们都能拥有自己长长久久的快乐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