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那种言辞犀利、咄咄逼人的类型。但实际上,还有一种伴侣同样令人头疼——他们总是显得异常平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仿佛置身事外,从不与人争执。面对这样的伴侣,你仿佛面对着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你的愤怒和道理都如泥牛入海,毫无回响。你的情绪一次次被消磨,直至你开始怀疑自我:为何会变成这样?

很可能,你遇到的是一个情感隔离型的伴侣。
与情感隔离的伴侣相处,是怎样的体验?
电影《静谧之恋》中,女主角莉娅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十分迷茫。她的男友江川性格温和,但她却从未真正感受到他的情绪。起初,莉娅被江川的平和所吸引,认为他易于相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莉娅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捉摸透江川的内心。
有一次,江川的朋友阿杰在酒后当着他的面邀请莉娅共进晚餐。莉娅担心男友会吃醋,想要解释,但江川却只是淡淡地说:“去吧。”当莉娅与阿杰一起去露营时,江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说:“你有你的自由。”在别的情侣眼中,这种突破界限的行为可能会引发激烈的争吵,但江川永远保持着他的温和与理智。莉娅虽然感到自由,但内心却总有一种空虚感。江川从未对她说过“我爱你”。
在多次得不到想要的回应后,莉娅心灰意冷,提出了分手。阿杰安慰莉娅说:“他不是不喜欢你,他只是比较迟钝,对什么都不太在意。”然而,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对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吗?
也许,他并不是不在乎,只是选择了情感隔离。
冷漠的背后,是深深的自我保护
江川真的不在乎莉娅吗?并非如此。在电影中,江川有两次冲动,都是为了莉娅。一次是因为同事在背后诋毁莉娅,他冲动地打了同事;另一次是莉娅提出分手时,虽然他一开始依然表现得平静,但在莉娅离开后,他还是忍不住冲出了咖啡厅,追了出去。
电影一开始,江川与莉娅初遇时,在公交站数了120个数,心想:“如果数完,莉娅没来,我就不会再等了。”这一次,他又想数120个数,但还没数到10,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朝莉娅离开的方向追去,生怕慢一秒,莉娅就会从他的生活中消失。
明明是深爱着,为何却不敢表现出来呢?电影下方的评论中,许多人道出了江川的心声:“其实就是怕。”害怕承诺了却无法兑现,害怕努力了却得不到回报,更害怕期待落空,所以索性不去期待任何事情。为了避免失望和伤害,他们将自己伪装起来,认为只要自己无所谓,别人就无法伤害到自己。他们压抑所有的感受,觉得只要感受不存在,世界就是安全的。这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方式。
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有一种生存姿态被称为“超理智”。这种姿态的人认为,感受不重要,客观现实才重要。他们带着这样的行为习惯,在忽略自己的同时,也忽略了别人。他们害怕表达真实的自己会被拒绝,因此选择了隐藏和隔离。
正如江川,当莉娅无意中穿了阿杰的衣服时,他深深地看了莉娅一眼。那一瞬间,他真的一点都不在意吗?未必。但他选择了假装没看见,因为这样就不必去提醒莉娅,也不必面对可能的尴尬或争吵。为了减少潜在的伤害,他隐藏了自己的情感。
拒绝感受,也是在拒绝亲密
然而,没有争吵并不等于有爱。与一个没有感受的人相处,伴侣感受到的往往是时时刻刻的拒绝。莉娅与江川在一起越久,就越感到没有安全感,越不确定他们的关系。她不知道江川到底在不在乎她,自己的苦恼和纠结也无法与他分享,因为即使说了,江川也不会给予任何反馈。
亲密关系的核心在于我们有共同的情感体验。而这部分体验,往往被超理智的人所隔离。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许可以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找到答案。
我有一个朋友,他在人群中总是默默无闻。他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小时候,父母经常为了各种事情吵架。有一次,几个邻居来家里聊天,气氛本来很和谐,但父母突然不知道因为什么争执了起来。邻居们劝了几句后就离开了。之后,父母开始大吵大闹,争得面红耳赤。那一晚,母亲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整晚没有出来。第二天早上,他推门进去,赫然看到母亲在床头放了一把刀。那一刻,他心里咯噔了一下,但他什么都没有说,默默地关门出去了。他不知道母亲要用这把刀做什么,也不敢去问,于是索性假装没看到,假装一切都不会发生。这就是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当一种感情太强烈、无法承受时,就选择把它压抑掉。
但这样做,问题就真的解决了吗?电影《心如刀割》中的李明,妻子性格强势,他看不惯却从不表达,一直对妻子表情淡漠。后来,工作出问题,与情人分手,他再也无法对妻子视而不见,最终选择了自杀。因为害怕面对矛盾,害怕事情会失控,他们选择了隔离情绪。然而,长年累月下来,他们也隔离了内在某部分的自己——那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自己。只要感觉到危险,他们就立刻把自己“武装”起来,于是隔阂在这样的武装中一点点变大。
隔离不代表不爱,这是他过去的印记
a. 有一个隔离的伴侣,该怎么办?
听过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妻经常吵架,老太太总是特别生气,因为老头在吵架时总是一言不发。老太太感觉自己像是在打一团棉花。后来在咨询室里,老头终于说出了原因:生气时,他心里总有一条恶龙在咆哮,他很害怕把这条恶龙放出来会伤害老太太,所以努力克制自己。隔离的伴侣并不是不爱,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不会与情绪相处,特别是负面情绪。也许是成长在吵架的家庭中,见过了太多的不堪,他们把失控的、不堪的部分锁了起来,以此避免再次被伤害。这是一种自保机制,但在之后的生活中,也成了一种制约。
过去的不幸,如果能在亲密关系中得到治愈,那无疑是幸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治愈是伴侣的责任。治愈的前提是爱。如果你不能包容这个受伤的他,也要明白,即使你选择放弃,也不是你的错。因为一段关系能否延续,是两个人共同决定的。
如果你选择继续这段关系,那么以下方法或许可以参考:
多一些包容,引导他一点点表达情绪
情感隔离的人面对激烈的情绪时总是不知所措。为了对抗这种激烈,他们会习惯性地把自己裹起来。所以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有情绪是可以的。怎么做呢?发生矛盾时多一点耐心,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觉。试着温和地告诉他:“分歧是难免的,哪些地方让你不舒服了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解决。”让他感受到安全。如果他生气不要急着指责;如果他哭了就让他哭一会儿。给他一个空间让他在里面安全地暴露情绪慢慢跟自己贴近。
重视他表达的部分让他觉得表达是有用的
对情感隔离的人来说表达感受是不容易的。所以一旦他们表达了试着给他们一些正向的反馈做一些积极的调整。比如他说自己很累搞清楚他累的点是什么是做家务累还是心累?之后试着看自己能不能帮忙承担一些。身体累就按按摩心累就听他讲讲心里话。一旦他发现遇到事情除了逃避还可以好好沟通解决而且沟通解决是更有效率的慢慢的他就能学习到新的行为模式。
给他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伴侣的刀枪不入确实让人抓狂。但如果你能稳住自己不被情绪裹挟好好地说话好好地解决问题他也会学习到新的经验。也可以试着主动和他分享遇到冲突时你的做法拓展他的认知帮他看到这个世界不止一种活法他是有选择的。
b. 如果你是关系里那个情感隔离的人
你需要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情绪并不可怕试着做一些情绪宣泄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把深埋在心底的情绪发出来。可以是写在纸上再烧掉可以是找一个树洞尽情倾诉。其次你要学习新的应对模式。失落时伤心时怎么表达情绪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也不伤害别人的方式。试试看不管过去怎样只要你愿意改变现在就是较好的时机。
写在最后
电影最后江川追上了莉娅向她表白:“我说谎了我喜欢你。”莉娅是否会点头是未知数。但对江川来说这一步意义重大。因为足够在乎他克服了固有的隔离模式去试着表达去为自己争取。而这就是走出情感隔离的开始。即使这一次表白失败下一段关系相信也会变得不一样。
生活中的我们也一样。不管你是不是一个隔离的人我们都需要找到那条路:如何跟伴侣表达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要知道问题本身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面对问题。当你们一起成为更有弹性更包容的人时你们的关系也会更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