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爱情本应是美好且令人向往的主题,却成了众多人心中的困扰。身边众多大龄青年对爱情丧失了信心与勇气,他们抵触社交、抗拒恋爱,更对步入婚姻殿堂兴致缺缺。他们秉持着对象不可将就的理念,认为若无爱情,婚姻便毫无意义。
就像在我周围,有不少三十多岁的青年男女依旧单身。询问他们为何不寻觅对象,得到的答案往往是 “没感觉,一个人自在”。不禁让人思索,为何当下的年轻人对待爱情如此麻木?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年轻一代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先回溯过去的爱情婚姻模式。

一、往昔爱情观探微
(一)爱情观的定义剖析
所谓爱情观,是个体面对爱情时所秉持的态度、观念以及相应的方法论。显而易见,爱情观包含观念层面,而这一观念深受外界环境与内在心理的双重影响。
(二)五六十年代的爱情模样
五六十年代父母辈的爱情观颇为质朴。遵循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凭借简单的聘礼,一对男女便步入婚姻。彼时,人们对爱情没有过多执着,一切以大局为重,到了适婚年龄,便男婚女嫁。所谓门当户对,即在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相当的情况下,经媒人牵线寻找匹配的对象。那时有爱情吗?或许有,但大多是婚后培养感情,继而开启平淡生活。比如,钱女士曾听母亲讲述自己的婚姻。当年,母亲听从外公的安排,嫁给了父亲。
母亲坦言,初见父亲时,觉得他个子不高且肤色黝黑,并不十分满意。然而,外公认为父亲为人老实本分,是过日子的好人选。于是,母亲遵从外公的决定,嫁入夫家。婚后,母亲恪守婚姻使命,孝敬公婆,悉心照料丈夫的弟弟妹妹。尽管生活艰辛,母亲却从未想过离开,而是与父亲携手扛起家庭重担,养育了姐弟三人。
在钱女士看来,过去的爱情没有诸多繁杂规矩,爱情与婚姻紧密交织,夫妻相互扶持,坚守婚姻责任,共同应对困难,相伴一生,这便是命运的安排。接纳并理解婚姻中的磕绊与吵闹,也是一种爱情观,更是幸福的别样呈现。像钱女士的父母,在她的记忆中也曾有过争吵,母亲偶尔也会抱怨嫁错了人。可当父亲生病住院时,母亲泪水止不住地流,无微不至地照顾,可见内心深处那份爱与坚守从未改变。
而如今,许多人对婚姻的看法发生了巨大转变,认为生活中难觅真正的爱情,夫妻间也缺少了往昔的相互扶持。但实际上,爱情依然存在,关键在于个人心态。
二、当下爱情观洞察
(一)自由度显著提升
如今的爱情,年轻人更注重对对方的感觉,在意对方能否照顾、关心自己。同居现象屡见不鲜,相比过去,人们在爱情方面更加开放,不再像从前那般克制与保守。
(二)个人需求考量多元
当下年轻人观念明晰,在选择伴侣时,会综合外貌、经济、工作、地域等诸多因素,考量对方与自己的三观是否契合,是否有共同话题等。女性往往期待浪漫的爱情,男性则更追求实际的陪伴。
(三)责任与目标意识淡薄
在恋爱过程中,不少人只贪图当下的快乐,忽视了恋爱应有的结果,忘却了共同迈向婚姻的目标。两人相处愉快便在一起,一旦产生矛盾,轻易就选择分手,对爱情缺乏应有的神圣感与责任感。
总之,如今人们对爱情的要求愈发严苛,普遍认为爱情与婚姻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恋爱不必以结婚为目的,甚至爱情忠诚度有所降低。这种频繁恋爱、分分合合、更换恋爱对象的现象,致使年轻人的爱情观发生了重大变革。许多人失恋后,对异性好感下降,对结婚与离婚也有了不同见解,部分人甚至秉持不婚主义。从宏观角度看,这种观念不利于社会发展;从微观层面而言,对家庭发展也极为不利。
三、爱情观变迁缘由解析
(一)国家发展引发观念更迭
在国家飞速发展的这几十年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曾经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如今日子也过得有声有色。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爱情作为精神层面的重要期待,不再仅仅满足于基础物质保障。以农村为例,如今娶媳妇的婚嫁金数额颇高,结婚门槛显著提高。
(二)女性崛起推动平等追求
过去,女孩多听从父母安排,“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的观念对女性存在一定束缚,男女平等难以充分体现,女孩只能被动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即便婚后生活不如意,也多选择隐忍。而如今,婚姻自由得到大力倡导,父母不得强行干涉子女婚姻,女性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
一旦婚姻出现不和谐、不幸福的状况,女性会果断提出离婚。而且,在求学、工作、深造等方面,女性展现出不逊色于男性的能力。因此,从女性自身追求出发,对异性的期望自然水涨船高,恋爱观也随之改变。
(三)计划生育影响家庭期待
过去家庭孩子众多,父母辈兄弟姐妹数量可观,比如孙先生的母亲家有兄弟姐妹 5 个,父亲家则有 7 个。而 80、90、00 后大多成长于计划生育严格实施的时期,独生子女居多,即便有兄弟姐妹,两个或三个也较为常见。
父母对孩子极为重视,期望孩子能有美满归宿,其对子女伴侣的要求相较于过去的父母高出许多。这使得孩子在对待爱情时,增添了对物质基础的考量,房子、车子、票子等现实问题影响了众多年轻人,让原本纯粹的爱情变得不再单纯。
总体而言,爱情观的变化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是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一现象,既不回避,也不过分苛责,以免失去爱情与婚姻的本质。毕竟,两个人相互陪伴,总好过一人孤单。
四、正确对待爱情之策
相信多数人都渴望拥有圆满的爱情结局。而这一结局离不开国家的保障,国家保障的体现便是恋爱双方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成为合法夫妻,延续彼此的爱情,孕育爱情结晶,代代传承。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爱情呢?
(一)秉持专一,认真以待
在身边婚姻美满的案例中,无论是先恋爱后结婚,还是先订婚后恋爱,夫妻双方都秉持着相同的爱情观念:一旦选定,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都共同面对、携手解决,始终坚守不放弃的信念。
(二)立足现实,勿陷童话
爱情固然美好甜蜜,但存在保鲜期,通常在最初恋爱的 6 - 18 个月。度过蜜月期后,爱情会逐渐趋于平淡。若想延续恋爱的感觉,需要双方用心经营、共同营造氛围,切勿被生活琐碎打败。毕竟生活本就平淡,我们要学会接纳,并适时制造浪漫。
(三)肩负责任,懂得奉献
许多人恋爱无果或屡遭失败,原因在于对对方期望过高、要求过多,丧失了恋爱本应有的奉献精神。两人相遇相知、走到一起,是难得的缘分。恋爱中,我们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给予关怀、帮助与理解。
(四)相互宽容,接纳不足
人无完人,没有人在初次见面时便是完美无缺的。在爱情中,双方需要相互适应、彼此宽容,尊重与理解至关重要。既不要过度依赖对方,也不要强行改变对方,要学会包容与接纳。即便对方存在不足之处,也要学会忽略,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因为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唯有改变自己。当自身变得优秀、和善,相信对方也会被吸引,主动靠近。
所以,宽容在爱情中不可或缺。
总之,在爱情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守初心,正确看待世俗影响。一旦做出选择,就要认真对待,切不可对爱情失去信心。因为只有怀揣对爱情的追求,才有可能邂逅让自己心动的人,续写属于彼此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