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与伴侣间的小摩擦,心中难免会生出这样的念头:
“要是他能改改这个坏习惯就好了!”
当这样的摩擦一再重复,心中的不满逐渐累积,终于有一天,我们会忍不住向对方提出要求:
“我都说了好多次了,你就不能改改这毛病吗?”
“连这点改变都不愿意为我做,你还说你爱我?”

“我真的受不了你这样了!”
然而,面对这些要求,伴侣的反应往往不尽如人意:或是敷衍了事,或是不耐烦,甚至觉得我们无理取闹,从而引发争吵,给感情增添新的伤痕。
为何在感情中我们总想要改变对方?又该如何理智地引导对方做出改变呢?
01 恋爱关系的本质探索
恋爱关系,是一种深度的人际联结,它构建了一种独特的亲密纽带。德裔美籍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克服孤独的需求,而爱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恋爱关系中,我们分享彼此的一切,从身体到心灵,从而获得情感的滋养、爱与幸福,以及强烈的归属感。
02 渴望改变对方的深层原因
未被满足的需求:恋爱关系的开始,往往伴随着“投射”现象,即我们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期望与需求投射到对方身上。这些需求可能源于成长经历中的匮乏,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当我们试图改变对方时,实际上是在寻求内心的满足,希望对方能填补我们情感上的空缺。
对“完美恋人”的追求:人类的欲望是无尽的,当一项需求得到满足时,另一项新的需求又会产生。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往往会在心中勾勒出一个“完美恋人”的形象,并试图将现实中的伴侣改造成这个理想化的版本。然而,这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符合我们所有想象的完美之人。
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亲密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权力争夺期。在这一阶段,双方都可能试图通过改变对方来巩固自己在关系中的地位和权力。这种权力的角逐,若处理不当,可能会给关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对“失去自我”的恐惧:改变意味着离开舒适区,面对未知。我们害怕在改变中失去自我,因此更倾向于要求对方改变,而不是自己。同时,我们也天然地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逻辑,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需要改变以符合我们的标准。
爱自己胜于爱对方:在亲密关系中,有些人更爱自己,将对方视为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他们试图改变对方,使其符合自己的期望,却忽视了对方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03 如何理智地引导对方改变
明确改变的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希望对方改变的具体内容。这些改变应该是合理的、具体的,并且有助于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
肯定与鼓励:在亲密关系中,肯定与鼓励具有强大的力量。当我们对伴侣的行为给予正面反馈时,他们会感受到被支持和认可,从而更愿意尝试改变。
尊重对方的自由意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我们不能强迫对方改变,而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只有在对方自愿的基础上产生的改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求同存异: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学会容忍和包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真实世界中的人并不完美,我们需要学会在差异中寻找共同点,共同成长和进步。
情感独立:我们的幸福和满足感不应该完全依赖于伴侣。我们需要学会关注自己的需求,并通过多种途径来满足这些需求。一个情感独立的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更加从容和自信。
总之,恋爱关系的本质是通过对方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关系中,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成长和改变,同时也尊重伴侣的独立性和自由意志。通过相互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