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朋友圈,看到堂哥感慨送儿子上大学后的落寞:“皮夹克求学去了,心里满是不舍。盼他自立,照顾好自己;盼他自强,用心学习。” 我在下面悄悄回了句:“盼你自爱,别太牵挂,四年眨眼就过”。
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一转眼,儿子已经毕业了。四年前我送儿子上大学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
2021 年的 9 月初,儿子要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上学。我们一家三口按计划提前去游玩了几天。下飞机的那一刻,热气扑面而来,南方的热和北方的热截然不同。北方的热是干热,有风吹来的时候还是很凉快的,就算太阳暴晒,只要站在树下,就能感受到树叶带来的阴凉。可南方的热是闷热、潮热,有风吹来也跟蒸汽一样,所以不管有风没风都一样热。

校园门口的分别
我们按计划先在珠三角玩了几天。到了送孩子进校那天,心情特别激动,本想着能进学校参观一下,可当时赶上特殊时期,校园不让家长进去,太遗憾了。儿子就拉了一个行李箱,其他日常用品都是网购直接寄到学校,挺方便的。我们慢悠悠地随着人群走到学校门口,那里人山人海,有些孩子的行李特别多,家长们左拉右提地挤在校门口,保安不让进,一个个都很着急。
儿子悠哉悠哉走到校门前,稳稳地站定,转过身来,脸上带着平日里那股熟悉的朝气,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大声说道:“爸,妈,你们就放心吧!我肯定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你们在家也别老惦记我。” 那声音清脆响亮,透着年轻人独有的自信。
我看着他那副已然长大成人的模样,努力扯出一个笑容,想要回应些什么,可喉咙却像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只发出了一声模糊的 “嗯”。我佯装镇定地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想传递些力量与鼓励,触感却分明告诉我,这孩子已不再是那个跟在我身后蹦蹦跳跳的小男孩。
下意识地,我扭头去找孩子妈妈,只见她早已快步穿过拥挤的家长群,站在远处一个石墩上,身子前倾,脖子伸得老长,目光紧紧追随着儿子的背影,眼神里满是眷恋与担忧。此时的校园门口,喧嚣嘈杂,可在我心中,却似有一片寂静的角落,被离别的愁绪悄然填满。
我穿过马路,想去对面人少的地方寻个阴凉处静一静,可马路牙子上早已坐满了送完孩子的家长,一个空位都没有。大家整整齐齐地一排排坐着,夫妻生活久了,真的会有夫妻相,一眼便能看出谁和谁是一家人。尽管都沉默不语,可那眉眼间、神情里流露出的失落,怎么也藏不住。彼此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像是在从对方身上寻找慰藉,又似乎都在等一个迟迟不肯到来的信号,都坐在马路牙子上,迟迟舍不得离去。我心里暗自想着,这或许就是夫妻之间在特定时刻才有的默契,无需言语,却心意相通。
我靠在一棵大榕树上,看着眼前人头攒动的场景,孩子们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兴高采烈地提着行李走进校门。而家长们一个个伸长脖子,挥着手,大声叮嘱着,依依不舍地看着自家孩子离去的背影。
我这时突然明白: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离不开孩子。所谓父子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而且越走越远。你站在校门口的这一端,眼睁睁看着他逐渐消失在校园转弯的地方。而你还一步三回头,还在期待,还在张望,还在自言自语,还在念叨。
列车上的邂逅
经过几天的游玩和奔波,我就想睡觉。在回来的列车上,我一直处于睡眠状态,直到午饭时间,我才缓过神来。闲聊中发现,对面和左右坐的都是送孩子的家长。
同样的行程让大家一下子亲近了起来,瞬间没了距离感。我们聊着学校、孩子和工作。一位爸爸聊着聊着,眼眶就湿润了。
原来他是单亲爸爸,孩子五岁时就离婚了。他说:带孩子生活不难,但教育孩子太难了,尤其是到了高中,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父子俩也经常吵架。但孩子很懂事,气头一过就爸爸、爸爸地喊个不停。你听,他又在发语音:“爸比,爸比,你快到了吗?记得吃饭哈。” 听着小男孩调皮可爱的声音,我们笑着笑着,眼泪又流了出来。
为父则强,男人无论有多难,只要听见孩子的一声 “爸爸”,便浑身充满力量。
对面一对工人夫妇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也是送女儿上大学。女人朴实又风趣,带着浓浓的地方口音说:“南方人可真奇怪,我在学校门口休息,有好几个人问我是不是从新疆来的。” 我好奇地问:“为啥呀?” 她指着自己红扑扑的脸蛋说:“我有‘高原红’啊!” 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她的脸,一时间,大家都被她活泼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坏心情和好心情就这样毫无痕迹地转换着。她老公看着车窗外,慢悠悠地说:“看把你能的,回去赶紧把活儿干完,给老大把生活费打过去……”
原来他们家大女儿已经大四了,在上海上学。他们夫妻的真实和开朗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们,喜欢他们。
有些人什么都不缺,就是缺精气神。而他们夫妻虽然物质条件不太好,但依然活力满满,说话自带幽默感,那种自信和饱满,就像地里即将丰收的庄稼一样,实实在在,毫不做作。
说给孩子的话
孩子,要学会接纳。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接纳自己的起点。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所以你也要接纳现实。别人与生俱来的优越,咱不用太羡慕,现在好好上学读书,以后好好做人做事,你一定能拥有你想要的东西。
孩子,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改变你可以改变的,接纳你改变不了的,这就是最恰当的人生态度。
孩子,在什么年纪就做什么事情,不要辜负青春,不要浪费时光。我觉得人生是有顺序的,顺序错了,会走很长很长的弯路。希望你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说给自己的话
好好爱自己,调养好自己的心态,你最大的财富不是你存了多少钱,而是你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看淡名利,看轻人际关系。不抱怨,不计较,不惹是非。
想吃的东西就一样一样去尝试,想买的衣服就痛痛快快买回来穿。自己宠着自己往前走,还怕治愈不了生活中的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