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待的众多来访者中,很多人曾经历过将“安全感”寄托于他人身上的痛苦:
“他为什么不主动联系我?
他是不是生气了?
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让他不喜欢我了?”
你是否也曾感到过这种不安与焦虑?
这些人把“安全感”看作一种外在的满足感,越是期待,失望也会越大。往往这种依赖他人所带来的安全感,不仅无法填补内心的空缺,反而会加剧焦虑,甚至导致关系的破裂。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位来访者的故事,她叫琳娜(化名)。希望通过她的故事,你能理解,真正的安全感,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

琳娜的咨询目的是想挽回与她分手的男友。
五个月前,她通过社交平台认识了她现在的男友。之前的一段失败的恋情让她已经有好几年没再谈过恋爱,而男友是她遇到的第一个能让她有感觉的人。
第一次见面时,男友就非常坦诚地向她透露了自己有过一段婚姻,而且有个三岁大的女儿跟前妻生活。尽管心里明白他们之间的差距,琳娜依然毫不犹豫地和对方确定了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段感情并没有预想中的美好,反而开始显现出裂痕。
问题的根源在于,琳娜在这段关系中的控制欲极强。
每当男友没有及时联系她,或者没能按时来接送她,她便会感到焦虑,甚至情绪失控,暴躁大哭。
有一次,男友约定来见她,但由于喝酒不能开车,提出改天见面。看似普通的事情,却引发了琳娜的暴怒。她连续打了几十个电话,甚至痛哭流涕威胁道:“如果你不让我来找你,我们就分手吧!”
而男友则感到非常委屈,生活中他需要照顾父亲、支付女儿抚养费、还车贷,已经疲于应对各种压力,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应对琳娜无时无刻不需要关注的要求。
争吵不断,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琳娜深知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问题,情绪化、依赖性强,但她仍旧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慌。她开始怀疑:“他是不是不再喜欢我?是不是我太主动了,他才不珍惜我?”
这些情绪让她不断纠结、反复无常。她对男友与女儿的关系产生嫉妒心理,情绪失控,抱怨、争吵,一次又一次地让两人的关系陷入死循环。
后来,琳娜发现自己怀孕了,但当她告诉男友时,他竟认为她在撒谎,怀疑她是想通过这个消息挽回这段感情。
这让她彻底慌了,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听完琳娜的叙述后,我意识到,她的问题远不仅仅是缺乏安全感,更深层次的是她内心的脆弱和不自信。她不断从男友身上索求过度的关注和情感支持,试图用这些来填补她内心的空缺,却忽视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如何去修复和建立内心的力量。
于是,我开始引导琳娜去思考和处理她的问题根源。我问她:“如果你决定留下孩子,你准备好单亲妈妈的角色了吗?”她的回答中充满了迷茫。
我继续追问:“如果放弃孩子,你能否承受将来失去做母亲的遗憾?”这时候,琳娜的表情变得痛苦,沉默了很久后,她缓缓说道:“我曾经经历过一次流产,而在我坐小月子时,前男友却背叛了我。”
这是她内心最隐秘的伤痛。
我终于明白,琳娜将过往的创伤投射到现在的感情中,导致她无法建立信任,也无法感受到安全感。她的焦虑和不安,来源于她对过往伤痛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我告诉琳娜:“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从外界得到的,而是从你自己内心的力量中获得的。”
我鼓励她学会自我修复,首先从觉察自己的情绪开始,发现内心的强大。
“你有很强的抗压能力,每当遇到问题时,你总能积极面对并解决。你现在要做的,是接受这个现实,集中精力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学会掌控自己,而不是依赖别人。”
随着我们的深入讨论,琳娜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她开始学会从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而不是不断去追求外界的确认和安全感。
我建议她:“不要把所有的情感需求都寄托在感情上,学会发展自己的兴趣,恢复社交,建立一个支持系统。你改变了,对方也会感受到你内心的独立和坚强,自然会更愿意靠近你。”
通过这几次咨询,琳娜逐渐从对男友的疑虑中走出来,开始关注自己,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学会了更健康的方式去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她甚至在一次咨询中告诉我,她决定放弃孩子,不希望以孩子为依靠来挽回感情,而是希望自己能真正治愈自己,重新找回自信,重新选择是否继续这段关系。
她不再将过去的伤痛作为未来感情的负担,而是学会了如何从内心找到力量。
今天的琳娜,已不再是那个焦虑、不安的女孩。她已经明白,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自我接纳和自我修复,而非他人。她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清晰,她也能坦然面对未来,无论是感情还是生活。
这是她从一段痛苦关系中得到的最大成长。
希望琳娜的故事能够启发你,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不再依赖外界的评价和确认,学会相信自己的力量,才是最稳固的安全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