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只要是坚持做一件事情,我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甚至有一个1万小时定律,就是说我只要在任何领域里面投入1万个小时,我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但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的,我们哪怕是坚毅也不一定就能够取得最好的成果,关键在于你在这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刻意练习。这个是安德斯·艾利克森的一个研究结果,他也是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作者,1万小时定律,这样的一个所谓的定律,就是从他以前的研究给总结出来的。他发现那些音乐学院表现特别好的那些学生,他基本上都在这个自己的音乐领域里面投入了有1万小时左右,最后才会出成为出类拔萃的专家。
但是仅仅说1万小时就能够成为专家,这个是不对的。因为:

第一,不同的领域它需要的练习时间不同,有的领域需要很长时间,有的领域比如说像演员,他远远不需要1万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
第二个,1万个小时就能够成为专家,是忽略了天赋的作用。引用Angela的那个公式,就是成就等于天赋乘以努力的平方,努力的权重确实是比天赋更大,但是天赋在里面显然也是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有的人天赋比较高,他不需要1万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像莫扎特他生下来就很快成为一个神童,他显然没有经过1万小时的积累。
第三个,还是1万个小时并不是每1个小时都是一样的。你花1万个小时达到的效果可能还比不上人家花2000个小时达到的效果,因为人家可能是采用了刻意练习,而你没有,刻意练习才是能够让你的毅力最终变成可见的成就的一个关键。
Angela Lee Duckworth就在她的书里面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她去问埃里克森“我也在某些事情上花了很长时间去练习,比如说我每天都跑步她每天花一个小时跑步呢,我到现在跑了也有几千个小时了,可是我跑的也并没有变成一个什么专家,我也没有特别好的跑的能力”,然后埃里克森就问了她几个问题,第一是你每次跑步的时候是不是专注于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你跑步的目标是什么,Angela说我跑步的目标是我想能够瘦一点穿进以前的牛仔裤,那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跟你的活动相关的具体明确的目标,比如说你的目标可能是我要在一小时之内跑完十公里,或者是我要练好我的摆臂动作,这个才是一个跟你的活动相关的具体明确的目标。有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你才能够去像那个方向努力。
第二个是刻意练习你必须全神贯注的努力,Angela她一边跑步一边在听广播,或者想自己的事情,刻意练习是说当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必须全神贯注于我目前的行动,我的手臂摆的怎么样我的脚落地怎么样,我目前是不是能够达到现在我想要达到的时速等等,你如果一边去做这个事情一边还在想其他事情,那当然取得的效果是比较差的。
第三个埃里克森也问Angela,说你跑完步之后还做什么,什么也不做,Angela并不会给自己再做任何提升的计划。刻意练习是当我练习完之后我必须要寻求外界的反馈,尤其是负面反馈就是别人告诉你,你哪儿做得还不够好那么你怎么样才能提升,或者你用录像把自己的运动给拍下来,发现自己的哪些动作还不够标准,然后下一次你又有了一个新的具体明确的目标,我要纠正这个目标,然后就以此循环反复练习,这个才是刻意练习。就是说我并不是随意的随随便便的去做这件事情,而是有意的有目标的全神贯注的,而且是有策略的来练习,这样才能够达到了一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