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曾向我倾诉:
“我喜欢上了一个人,但我们之间差异巨大,性格也截然相反,你觉得我们的未来会光明吗?”
这似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疑惑,许多人认为爱情无法容纳差异,差异就意味着冲突。
一个人可能总是追求家居环境的整洁,住酒店都要亲自动手打扫;而另一个人则可能随性自在,衣柜里衣服散落一地也毫不在意……
这样的差异,光是想想就让人感到头疼。于是,我们渴望找到一个兴趣相投、心灵相通的伴侣,以为这样就能避免无休止的争吵。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美国心理学家 John Gottman,作为婚姻研究的权威人物,曾在上个世纪对 700 对夫妻进行了长达 40 年的追踪研究。他的惊人发现是:夫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有 69% 会永远存在。
然而,即便存在这些矛盾,有些人却仍然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是为什么呢?Gottman 试图揭开这个谜团。
如果你觉得上个世纪的美国夫妻离你太遥远,那么不妨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个案例。在一档名为《幸福实验室》的综艺节目中,也探讨了类似的问题。
实验规则
节目组邀请了 3 对夫妻和一对相恋 5 年的情侣,参与了一次箱庭游戏(也被称为“沙盘”疗法)。在这个游戏中,参与者们在一个沙盘中摆放物件,创造场景来表达自己,直观展现内心世界,并帮助彼此沟通想法。
每对夫妻将合作完成一幅作品,主题不限。他们轮流挑选玩具摆放在沙箱里,但需遵守以下规则:
整个过程不能通过语言、眼神或动作交流。
一次只能放一个玩具。
如果不满意对方的摆放,可以移动玩具位置,但不可以将玩具拿出来(不可反悔)。
作品完成后,每对夫妻会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交流创作思路和体验。
你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摆摆玩具的游戏,怎么能算是心理学实验呢?但别小看这些玩具,它们的摆放能投射出人们内心的一些想法,反映夫妻之间的互动模式,并通过咨询师的引导加深彼此的了解。
第一对夫妻:冰与火的碰撞
这是一对结婚 7 年的夫妻,育有一个 5 岁的女儿。他们在工作中相识,恋爱两年后步入婚姻殿堂。
从游戏一开始,他们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就显现无遗。
咨询师让他们决定先后顺序时,妻子坚决地说:“我先来。”
丈夫则有些无奈地笑了:“你先来,我可能会很难收场。”
妻子坚持道:“不管,就是我先来。”
丈夫最终妥协:“好好好,那就你先来。”
妻子第一个放了一个城堡,象征家庭;丈夫则放了一个勇士,试图守护城堡。妻子接着放了一个火龙,试图攻击勇士;丈夫则放了一面盾牌,进行防御。
妻子看到后,又放了一个巫师,试图用魔法控制火龙;丈夫则放了一个公主,希望带来和平……
整个过程中,妻子似乎总在给丈夫制造难题,而丈夫则努力寻找解决之道。观众们在弹幕中纷纷评论:妻子太强势了,两人太针锋相对了。
后来的访谈中,咨询师问:“日常生活中,你们的互动是不是也类似这样呢?”
丈夫说:“是的,她很有主见,一旦意见不合,就会努力说服我。但最后,一般都是我妥协。”
由于游戏过程中不能交流,他们并不知道对方摆放的意图。直到事后交流,两人才发现彼此的想法相差甚远。然后他们自嘲地说:“我们真是冰与火的碰撞。”
丈夫笑着对妻子说:“你怎么这么‘狡猾’啊。”
妻子则像个小女孩一样笑得开心,摸摸丈夫的头说:“你真是个温柔的大男孩。”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会疑惑:丈夫每天被妻子这样“强势”地对待,不会感到很累吗?两人如此缺乏默契,不会有很多矛盾吗?但为何他们看上去还是那么幸福呢?
直到咨询师让他们给作品起名字时,丈夫说:“就叫《融合》吧。这种碰撞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在相互较量中融合出更多的火花。”
妻子补充道:“我们会有冲突,但我很有安全感,因为我知道最终我们会达成一致。”
他们有很多不同,但对差异的看法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看得很开”。
这正是 John Gottman 婚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结论。他发现,那些能够平静讨论分歧的夫妻,往往婚姻满意度更高;而那些一提到分歧就紧张焦虑的夫妻,则更容易出现问题。
Gottman 将前者称为“婚姻掌控者”,后者称为“灾难制造者”。灾难制造者们在关系中形成了一种“非战即逃”的应激反应,而婚姻掌控者则能够心平气和地讨论分歧,营造出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
第二对夫妻:互补的和谐
这是一对相恋 6 年、结婚 2 年的夫妻。他们在一次旅行中相识,因共同的爱好而走到了一起。
商量顺序时,他们似乎很默契。丈夫爽快地说:“我先来。”妻子也满意地点头:“好,你先来。”
丈夫放了一个太阳,象征光明和希望;妻子则放了一朵云,为太阳遮挡烈日。丈夫放了一个帆船,象征远航和探索;妻子则放了一个港湾,为帆船提供停泊的地方……
光看他们摆放的玩具,就让人感到温馨和谐。这大概就是好的爱情的样子——互补而默契。
但咨询师却观察到了一些细节:妻子总是严格遵守规则,而丈夫则偶尔会违反规则(比如一次性拿两个玩具)。咨询师问丈夫:“你是不是对规则有自己的理解?”
丈夫有些害羞地说:“是的,我可能是比较随性吧。”
妻子则在一旁笑着说:“他就是这样的人,总是有些不拘小节。但我喜欢他的随性,也愿意为了他改变一些规则。”
在访谈中,节目组问丈夫:“认识她之后,你有什么变化吗?”
丈夫说:“变化太大了。以前我总是随心所欲,但现在我会更多地考虑她的感受。比如以前我熬夜看球赛,现在我会尽量早点睡,陪她一起看电影。”
妻子也补充道:“我以前比较内向,不喜欢社交。但现在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原来,他们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成为阻碍,反而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妻子欣赏丈夫的随性和乐观,丈夫也珍惜妻子的细腻和体贴。他们愿意为对方改变自己,也愿意接纳对方的不同。
Gottman 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面对差异的态度——是体贴、宽容,还是轻视、挑剔、充满敌意——可以准确地预测一对夫妻最终会分手还是过得幸福。
婚姻掌控者们总能找到欣赏对方的地方,并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体贴的相处模式;而灾难制造者则只会把差异看作是对方的错误和缺点,并以此挑剔对方。
总结起来,每对夫妻之间都会有差异,就像研究所说的,69% 的矛盾永远存在。但那些能够带着差异仍然过得幸福的人,只不过是用体贴和欣赏将这些差异转化为优点,从而造就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写在最后
节目的最后有一句话:“关系中我们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彼此。输赢不重要,双赢才重要。”
面对差异,只要你愿意欣赏,对方的缺点就会越来越少,优点却越来越多;面对冲突,只要你愿意接纳,愤怒就会越来越少,甜蜜就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