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懒,懒到哪个程度呢?患者可以不吃不喝的躺上一天,不想下床,不想活动,不想洗漱,甚至可能连旁边的水都懒得去拿。但是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懒,而是抑郁的表现。”
这是「心理医生卢和丽」在微博上对于#懒VS抑郁#的专业看法,小易觉得很有必要前置让大家看到。
因为当下,抑郁症似乎被污名化了。
有些网友或把它调侃成“玉玉症”,或把它错当成懒惰,甚至把有内心创伤的抑郁症患者视为矫情。
对于抑郁症,很多人正深陷一场前所未有的“误诊危机”。

一、当抑郁披上“懒”的伪装
在日常生活里,这样的对话再平常不过:
“你怎么又窝在家里不出门?”
“我太懒了……懒得起床、懒得收拾、懒得下楼”
这样自我定罪式的回应,背后或许掩盖着一场汹涌的心灵海啸。
真正的懒惰,是一种主动选择不行动的状态,是「不想做」,但能力并未受损。
就好比在悠闲的周末,惬意地躺在沙发上刷剧,内心是放松和满足。
而抑郁症外化出来的“懒”,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障碍,是「想做却做不到」。
例如连续几天躺在床上,不愿意出门,甚至无法完成基本的个人卫生护理。
在韩剧《精神病院房也会迎来清晨》中就有这样一幕:患抑郁症的女主嗜睡,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也没有食欲。
下床时,她走得每一步都无比沉重,踩到的木地板就像泥潭,渐渐将她吞没。
患抑郁的人,其行动力减退伴随着痛苦,即使简单任务也会因心理阻力难以启动。
二、抑郁预警:3个关键区分点
早晨状态差异
懒人往往闹钟响了三次才会不情不愿地起床,但只要简单洗漱,就能迅速恢复精神,神清气爽地迎接新一天。
而抑郁患者即便睡够10小时,一睁眼,还是会感觉浑身力气被抽空,连起身都觉得困难无比。
情绪起伏不同
懒惰的人没有明显的情绪低落状态,只是对某些事情不感兴趣或觉得麻烦。
抑郁患者则会持续感到悲伤、空虚、绝望等,且很难通过朋友的鼓励、活动等外界因素去缓解。
身体警报信号
抑郁症患者身体常出现一些异常状况:
【1】持续性头痛,可经过检查却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
【2】肠胃功能紊乱,经常消化不良、胃痛腹泻。
【3】3周以上的失眠或嗜睡,睡眠规律被彻底打乱。
这些都是大脑递质失衡的生理表现,绝不是一个“懒”字就能解释清楚。
三、懒惰是选择,抑郁是劫持
心理学教授李明曾打过一个比方:“懒就像是手机开启了飞行模式,随时都能恢复正常;而抑郁则如同电池彻底老化,需要更换电芯才能重新正常工作。”
本质上,懒惰只是短暂的状态偏离,而抑郁却是深层次的机能故障。
很多人常常将这两者弄混淆,导致对抑郁症状缺乏足够重视。
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催生了一系列新型心理症候群:
1.表演性勤奋:有人常常凌晨三点在朋友圈晒加班照片,可实际工作效率却十分低下。
2.清醒摆烂:心里明明清楚自己该行动起来,却故意选择自我放逐,停滞不前。
3.数字性失能:能轻松回复100条微信,却连起身洗袜子这样简单的事都不愿去做。
这些被我们误读为“懒”的瞬间,也许正是心灵发出的最后求救信号。
真正的成长,不是一味地苛责自己,而是懂得在这些时刻,放下所谓的“应该”与“必须”;是在精疲力竭时,温柔拥抱自己,说一声“我知道你已经拼尽全力了”。
在往后的日子里,愿大家能停下匆忙的脚步,聆听内心的声音,在自洽与和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以更从容的姿态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