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二十出头的青春年华,婚礼的浪漫氛围对我而言并无太大吸引力,甚至让我有些想要避而远之。当我身披婚纱,妆容精致地站在婚礼现场,心中却有些心不在焉。我懒得和伴娘团们摆弄姿势拍摄美照,也懒得聆听司仪在每个婚礼上都如出一辙的致辞和流程。婚礼,只是我社会身份转变的一个仪式,而在漫长的爱情篇章中,它只是平平无奇、稍显仪式感的一天。

赵先生在那一天畅饮至醉,我手机里至今仍保存着他那略显狼狈却真挚的模样。若说特别,那便是我们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彼此,并勇敢地公之于众。
一、
二十四岁的我们,对于生育知之甚少。我曾天真地以为,女孩乖巧听话,易于管教,而男孩则活泼好动,可能会让我焦头烂额。赵先生则更符合世俗眼中对“渣男”的刻板印象,他渴望儿女双全,希望拥有我们爱情的结晶,也天真地认为孩子的到来会让我们的感情更加稳固。
就这样,我们稀里糊涂地迎来了新生命,初为人父母的我们经历了动荡不安的两年。孩子的诞生仿佛激活了我内心深处的母性本能,我笨拙而全心全意地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妈妈,努力在自我与对孩子的爱之间找到平衡。
生育,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都是一道难关,但养育的艰辛却远超生育本身。新生儿频繁的夜奶、夜醒,以及突如其来的哭闹,都让人心力交瘁。孩子的成长更是需要我们24小时不间断的照顾与关注,从生病、打疫苗到生长曲线的监测,每一项都让人操心不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逐渐长大,那些曾经的苦难都化为了甜蜜。她变得听话、懂事、可爱,拥有了面对这个世界的能力和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开始真正享受到拥有孩子的快乐,一家三口过着稳定而幸福的生活。
我知道,对于那些未婚的男女而言,这些经历可能难以理解。但我想提醒正在经历养育新生儿挑战的家长们,放平心态,熬过那艰难的一两年,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甜蜜等待着你们。
二、
我和婆婆的关系经历了许多波折。婚前,她曾为了让我成为她的儿媳而用心待我,帮我准备礼物。我也将她视为重要的长辈来尊重和孝顺。然而,婚后我却沦为了一个被传统规训的女性角色,被要求母凭子贵,生出儿子。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决裂。
为了保护我的女儿不受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我宁愿选择全职带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对婆婆心存芥蒂,不放心女儿单独和她相处。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和赵先生商量出了一个对策:我可以单方面减少与婆家的接触,努力经营好我们的小家庭,不受双方父母的过多干扰。
24年年底,我意外怀孕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流产。至此,生育成为了一件我可以自己做决定的事情。我也终于对婆婆释怀了,因为我是我自己的主人,我有话语权、决定权,不再受制于“婆婆”这个身份的压迫。赵先生也并不是一个愚孝的人,他能够尊重我的人格和我的决策权。
三、
我们于18年相恋,21年步入婚姻的殿堂,至今已有三年的婚龄。整体上,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不再热衷于上班前的亲吻和夜晚的拥抱入眠,但他下班时仍会带回我喜欢的食物;晚上睡觉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一条腿搭在对方身上。闲暇时,我们仍会在风景秀丽的地方牵手漫步;生病时,我们会细致入微地照顾对方。
爱情依然存在于我们之间,甚至相比于二十出头的莽撞与自我,我们更加成熟,更能体谅对方的感受。我们学会了在吵架时因为伤害到对方而道歉,因为爱对方而不说恶语。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开始承担家务,而赵先生也学会了分担家务,虽然起初笨拙,但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
我是一个生性悲观的人,不太相信爱情能永恒,也不太相信一个男人能永远忠诚于我。但和赵先生的婚姻让我贪恋着这份日复一日的稳定。我想着,只要他能一直回应我,我就会一直爱着他。
我理解现在许多男女对婚姻的悲观情绪和迷茫。遇到适配的、对的人确实很难。但有一天,我看到一个热搜说25岁就相当于人生的7:30。我想说,90后、00后这两代人真的很棒,我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声音,积极地寻找出路。
和谁结婚真的不一样。同样,在这个时代,结婚对于男女来说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事情。我们不再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不再信奉多子多福的观念;也不再将女性的价值仅仅局限于生儿育女、照顾家庭上。因此,我们的思想是自由的,婚姻也是自由的。
哪怕生活很累,哪怕生性悲观,也要在心里给自己留一块小小的乌托邦。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生活,活成自己热爱的模样。自由、独立、美好、不受限制。
如果能够回归纯粹,和爱的人结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希望我们能够放下框架和恐惧,认真地思考一下:和很爱并且很相信的人结婚,答案会不会不一样?
祝我们永远独立而自由,永远随心肆意。能够开怀畅饮,拒绝被绑架和改变规则,坚定不移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