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网络上读到了一段文字,有人如此描述自己与恋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共进晚餐,一同观影,共享床铺,但我却从未真正了解过他的内心。我也未曾向他敞开心扉,分享过自己的感受。我们之间,没有沟通,没有交流,明明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读罢这段文字,我不禁想起了那位脱口秀演员思文的经典段子,她将自己的伴侣比作“睡在下铺的兄弟”。
思文在《脱口秀大会》上的那些幽默却深刻的片段,与这位网友的境遇不谋而合。他们都把恋人关系活生生地过成了室友关系:只有物理上的共处,却缺乏深层次的情感联结。

一方面,两人的生活轨迹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却越来越少,内心的情感被紧紧包裹,不敢轻易向对方展露,关系里弥漫着不信任的气息。
这段关系,除了名义上被冠以“亲密关系”的标签外,实际上与亲密二字相去甚远。因此,有人将这种关系形象地称为“假性亲密关系(pseudorelationship)”。
01 “假”在何处?
“假性亲密关系”一词源自网络,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术语。但在这个概念中,“假”字却精准地概括了这种关系的本质,它与真正的亲密关系背道而驰。
在我看来,“假性亲密关系”是一种为了逃避真正的亲密而诞生的关系形式。在表面上,两人看似亲密无间,但实际上,双方都不敢在关系中暴露真实的自我,而是默契地回避了无条件的付出、坦诚与接纳。
换句话说,这种关系的“假”在于双方都没有在亲密关系中展露真实的自我。
以大卫·芬奇执导的爱情惊悚电影《消失的爱人》为例,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在外人眼中是金童玉女,婚姻看似美满。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才逐渐发现他们真实的情感状态:在一起,却感觉不到“爱”。女主Amy希望婚姻完全按照她设定的模板进行,要求男主Nick扮演她所期待的丈夫角色,却从未真正关心过Nick的真实感受。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假性亲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分别扮演着“表演者”和“观众”的角色。“表演者”努力取悦“观众”,而“观众”则不断退缩,让“表演者”试图去拯救和修复这段关系。最终,双方陷入了疏远和退缩的恶性循环。
02 假性亲密关系的成因
那么,这种“假性亲密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
心理防御机制的共谋
有研究者认为,“假性亲密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创建的心理防御系统。每个人建立防御系统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在任何关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对彼此的依赖程度会逐渐加深,对对方的要求和期待也会相应增加。然而,当对方未能如我们所愿地给予反馈时,我们很容易感到失望和受伤。为了避免这种伤害,我们选择隐藏真实的自我,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
比如,有些人从不主动发起聊天,但对方发来消息时却能做到秒回。这种看似积极的回应,实际上是一种回避式的相处方式。双方只进行浅层次的沟通,避免触及深层次的情感问题,从而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
但更深层次的本质在于,两个人都在防御那种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的真正亲密状态。他们害怕矛盾的出现会破坏关系的和谐,因此选择回避矛盾,维持表面的平静。
童年模式的强迫性重复
习惯处于“假性亲密关系”中的人,往往与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模式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缺乏深层次情感交流的状态。
成年后,我们倾向于重复早年间令我们感到痛苦的事情,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强迫性重复”。一个人之所以会不断地重复童年的痛苦,是因为那些情感是熟悉的,而熟悉会带来安全感。因此,我们宁愿复制痛苦,也不愿做出改变。
然而,这种关系注定难以长久。就像电影中的Nick,在维持了五年的“假性亲密”婚姻后,最终还是感到了厌倦,提出了离婚。
03 打破假性亲密关系的恶性循环
爱情真的能持久吗?时间的流逝会如何影响爱情?如何在关系中实现真正的亲密?
研究已经证实,结婚后,浪漫的爱情确实会逐渐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爱情的流逝。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努力来维系和增进亲密关系。
2004年,有研究者对96对已婚夫妇进行了为期42天的日记追踪。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较多的自我表露和伴侣的积极回应都有助于增加亲密感。这表明,充分的自我暴露和伴侣的回应是维系婚姻的重要因素。
打破“假性亲密关系”的恶性循环,需要从敢于袒露真实的自我开始。我们需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需要倾听并回应伴侣的感受和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咨询师Sean与男孩分享了他与妻子相处的细节。Sean说:“我太太一紧张就放屁,有天晚上放屁太大声把狗吵醒了……她以为是我,我不忍心告诉她,就说是我。天呐,她把自己臭醒了……”但他也温柔地表示:“正是这些被人称之为不完美的小瑕疵,让她成为了我太太,这是她可爱的地方。”
《品格之路》的作者写道:“爱是一种屈服。爱的基础是人们甘心情愿地表现出脆弱性,而且爱会加剧这种脆弱性。”真正的亲密关系建立在于表达、回应和接纳。我们需要勇敢地摘下面具,卸下伪装,把真实的自己袒露出来。
对于不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来说,这确实很难。但我们可以从一件小事做起:每天记录三件发生的事情以及它们给你带来的情绪,然后尝试用“今天发生了……这让我感到……”的句式把它表达给伴侣。这种循序渐进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你们加深理解,增强亲密感。
写在最后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2014年,有位韩国导演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讲述了一对相识76年夫妻的故事。他们年少时相识,携手步入耄耋之年,在镜头里依然是恋人般的模样。回忆起过去时,爷爷对奶奶说:“遇见你之后,一直不曾孤单过。”
这句话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样子。或许,在真正的爱情面前,我们都是初学者。我们会跌倒、会犯错、会受伤。但请别因此将就、逃避或放弃。毕竟,见过爱情较好的样子,你怎么甘心不让自己拥有它?
愿你有不将就的勇气,和面对真爱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