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动时刻的紧张模样
你或许曾有过这般经历。心里悄悄爱慕着某个人,却因生怕自己表现欠佳遭对方拒绝,始终不敢去表白。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开口搭话,结果一紧张,大脑瞬间一片空白,说话颠三倒四,还止不住地干傻笑。事后又暗自忧心,自己这糟糕表现,会不会让对方瞧不上自己。
要是这些情况和你相符,那告诉你个好消息,很多人都有过类似遭遇。当人们初次与心仪之人面对面交流时,常常会出现一系列身体反应。比如直直地盯着对方,心跳陡然加速,不由自主地傻笑,脸庞泛起红晕,难以集中精力,语速变快但表达却愈发不清晰(据 Hughes, Harrison, & de Haan 在 2020 年的研究) 。就如同影视剧或动画里呈现的那样,角色们跟暗恋对象说话时,常常会脑袋发热,甚至晕倒。小说里也常用 “小鹿乱撞” 这类形容词,描绘人们被他人吸引时的感受。虽说文艺作品会有所夸张,可至少表明你的反应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正常不过。但问题来了,为啥在心上人面前,我们会变成这副模样呢?

二、紧张情绪源自何处
潜在伴侣的评估压力
不管未来两人关系如何发展,面对暗恋对象时,我们潜意识里都会将其视作潜在伴侣。如此一来,我们便会对彼此间的互动进行评估。要是互动顺利,往后成为伴侣的机会就更大;要是发挥失常,很可能就把事情搞砸了。如同多数时候我们都不想失败一样,在与暗恋对象互动时,我们会担心表现不好被拒绝。这种对被拒、对失败的恐惧,催生了紧张和焦虑情绪,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压力反应(Cameron, Stinson, Gaetz, & Balchen 在 2010 年研究指出)。
人类本能的压力反应遗留
这些生理压力反应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远古时期,原始人面对环境威胁,需要产生压力、提高警觉、加速心跳、绷紧肌肉,触发 “战或逃” 反应。可如今,我们面临的威胁远不像过去那般关乎生死,这就使得遗传下来的身体反应,不太能适配当下的挑战。在与暗恋对象交流时,生理压力致使心跳加速,让人发热、脸红、出汗。而且焦虑情绪会占据高级认知功能空间,使得语言表达的清晰度、流畅性,以及认知能力显著下降(参考 Buchanan, Laures - Gore, & Duff 在 2014 年;Karremans, Verwijmeren, Pronk, & Reitsma 在 2009 年的研究)。
体内激素变化的推波助澜
除了压力带来的紧张焦虑,面对暗恋对象还会促使体内激素发生变化。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被他人吸引时,唾液睾酮和皮质醇都会显著增加(依据 López, Hay, & Conklin 在 2009 年以及 Roney, Simmons, & Lukaszewski 在 2010 年的研究)。而皮质醇本身就会加剧人们的压力和焦虑感。
三、紧张引发的连锁反应
紧张带来的担忧
害怕失败让人有压力,而压力导致的紧张表现,又会让人愈发担忧。前面提到,人们会关注并评估自己与暗恋对象互动时的表现,而压力引发的紧张行为,在多数人眼里,是可能导致失败的 “错误” 行为。人们往往觉得,自己紧张时,在外人看来会显得尴尬、笨拙、无知,给人带来不适。为了不让紧张影响暗恋对象对自己的判断,人们可能会在接触过程中,试图掩饰紧张行为,强装镇定。
掩饰紧张的徒劳
然而,放松和紧张时的行为差别明显,即便我们努力掩饰,紧张信号仍可能泄露。并且,初次与人建立联系时,人们通常会仔细评估对方行为、情绪和意图,确认对方真实目的。所以,即便我们想进行印象管理,对方也会留意我们行为中透露的蛛丝马迹。
四、紧张并非全然坏事
紧张在吸引中的作用
既然难以掩盖紧张,那该如何应对呢?答案或许是,无需刻意应对。去年发表在《Adaptive Human Behavior and Physi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对方看待我们紧张感的方式,取决于我们自身是否吸引对方(Hughes, Harrison, & de Haan 在 2020 年的研究)。要是对方觉得我们有吸引力,那紧张举动反倒可能给自己加分。要是对方原本就对我们没兴趣,至少超半数人表示,我们的紧张举止不会影响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紧张会减分。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吸引到那些有可能被我们吸引的人。要是对方对我们兴趣缺缺,那我们做什么都难有大改变;反之,要是对方可能被我们吸引,紧张会让对方更看好我们。
紧张加分的缘由
紧张是压力下的反应,虽会让行为异于平常,却能向对方传递积极信号。我们紧张,是因为对对方感兴趣,重视彼此关系,渴望得到对方认可和关注,表明真心想和对方深入交往、发展浪漫关系,并非玩玩而已。实际上,该研究中,多数人都称会通过观察对方的紧张反应,判断对方是否被自己吸引。他们最常用来解读对方对自己兴趣程度的行为指标有:对方是否给予更多关注、是否微笑、是否凝视、是否脸红 —— 而这些,恰恰是多数人面对暗恋对象时的常见表现。
非语言线索与感情连接
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过表情、肢体语言、声音、外观等非语言线索,检测和判断他人与自己的感情连接程度,能为人们带来生存优势。因为这样能直观快速地判断彼此关系走向,避免在对自己没兴趣的人身上浪费精力。人们获取和感知这些信息线索的能力,或许超乎想象。相关研究发现,即便不了解材料背景信息,人们依旧觉得,和喜欢的人说话时的声音,比和不喜欢的人说话时更悦耳(Hughes, Farley, & Rhodes 在 2010 年的研究)。简言之,只要真心喜欢对方,感情就能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对方。紧张焦虑还有个好处,紧张出汗时,可能会促进体内费洛蒙(信息素)释放。动物释放费洛蒙是传播性准备信号,人类也不例外。对人类而言,费洛蒙分泌会影响他人对自己吸引力的感知,甚至可能提高对方对自己吸引力的评价(Wyart 等人在 2007 年的研究)。所以,从某种角度看,紧张不一定是坏事,对方或许会因你的紧张更被你吸引。
五、紧张中的互惠与觉察
判断他人心意的信号
鉴于人们在暗恋对象面前普遍会紧张,这也能成为你判断他人心意的好信号。要是某人在你出现后,行为自信度降低,还出现和积极情绪相关的紧张行为,比如微笑,这可能意味着对方喜欢你。正如前面所说,要是对方对我们有兴趣,我们的紧张会进一步提升对方对我们的评价,产生互惠效应。顺利的话,除了感受自身紧张,你或许会发现对方言行也变得拘谨。
紧张的负面影响与应对
紧张唯一的负面影响,可能是会屏蔽我们的感知,即便对方被我们吸引,我们也可能无法及时察觉(Hughes, Harrison, & de Haan 在 2020 年的研究)。不过往好的方面想,随着双方接触增多、交流加深,我们总会捕捉到对方不经意间流露的信号。研究人员称,比起单方喜欢,互相吸引的两人交流时紧张感更明显(Hughes, Harrison, & de Haan 在 2020 年的研究)。我们只需在略显尴尬却积极的氛围里,继续推进关系就好。
在暗恋对象面前紧张再正常不过,多数人在这种情境下感到焦虑有压力,是人类正常反应。我们不必过于担忧紧张会让自己显得笨拙讨厌,只要对方有可能对我们有好感,紧张就是真诚且加分的表现。所以,紧张并非坏事,不用过度掩饰焦虑,真实做自己,流露真情。缘分到了,一切自然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