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有了一个感悟,曾经那些热切劝我步入婚姻殿堂的已婚长辈们,他们自身竟也未必全然做好了走进婚姻的充分准备。
有的人仅仅觉得 “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便匆匆寻觅一个家庭条件相当的伴侣,可婚后才惊觉彼此日常习惯天差地别。还有的人在婚前未对情感过往进行深入交流,结果婚后因这些旧账反复纠缠、矛盾不断。
由此可见,结婚并非人生的必由之路,但对于准备踏入婚姻的人来说,全面了解彼此、妥善沟通未来规划、深度交流金钱观念,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恰恰在这些真正关键的问题上,即便是最亲近的家人,也未必能给出有价值的建议。
基于此,我们特意邀请了三位资深心理咨询师,与她们深入探讨。向她们请教在咨询工作中,是否总结出一些 “婚前必问” 的关键问题,以及在她们眼中,哪些问题最容易在婚后困扰夫妻双方。
当然,这些问题并非要等到结婚前夕才匆忙交流,倘若双方确实有结婚的意向,从当下开始,就可以与自己的另一半一同探讨。

一、婚姻观念的深度剖析
可探讨的问题:
我们各自如何理解婚姻的本质?
若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婚姻” 与 “失败的婚姻” 分别是什么样的?
在我们心中,婚姻里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
处于何种情形时,我们会选择放弃这段婚姻?
心理咨询师王老师指出,在向对方抛出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反问自己:我们究竟为何要走进婚姻?我们对这段婚姻怀揣着怎样的期待?现实中,很多人仅仅凭借对婚姻的美好憧憬,便一头扎进婚姻的围城,却从未认真思索过婚姻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
婚姻并非人生的唯一标准答案,这些问题同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婚前与伴侣探讨婚姻观念,既能深入了解对方的期待,也是一个不断探索自我的宝贵过程。
二、坦诚相待:彼此的过往经历
可探讨的问题:
我们是否对彼此有所隐瞒?
双方家族是否存在病史(包括精神类疾病)?
我们对彼此的过去是否足够了解?其中是否存在我们不喜欢或无法接受的部分?
过去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经验或者困扰?
婚姻中的双方确实需要保留一定的隐私空间,但有些 “秘密” 与正常隐私截然不同。心理咨询师王老师表示,刻意隐瞒秘密极有可能成为日后婚姻中的一颗定时炸弹,它会让我们在面对伴侣时无法做到毫无保留的坦诚。同时,隐瞒秘密的一方也会不自觉地怀疑对方是否同样有所隐瞒,这种无端的猜忌对婚姻的稳定存续极为不利。
心理咨询师陈老师着重强调了了解对方家族病史,特别是精神类疾病家族史的重要性。许多重大疾病与遗传因素紧密相连,如果婚后,甚至在有了孩子之后才意外知晓对方的家族病史,这对夫妻关系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
三、原生家庭:影响婚姻的隐形之手
可探讨的问题:
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家庭成员是如何相处与沟通的?
你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持怎样的态度?原因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我的原生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倘若我与你的原生家庭发生矛盾,你会如何应对处理?
心理咨询师陈老师特别指出,婚前深入了解对方的原生家庭,对于婚后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一家人的自尊状况、沟通模式、社会连接方式以及关系相处模式,而这些很可能就是对方未来在婚姻生活中的默认行为模式。
原生家庭的各种模式对个人性格塑造影响深远,了解原生家庭是深入认识一个人的重要途径。毕竟,观察一个人的实际行为远比单纯听其言语描述更具可信度。
四、日常生活:琐碎之处见真章
可探讨的问题:
家务该如何合理分配?
在生活细节方面,彼此最无法忍受的事情有哪些?
婚后我们是选择共同居住一室、分房睡、分被子,还是同盖一床被子?
袜子能否与衣服一同清洗?马桶盖使用后是否需要掀起来?
常言道:“恋爱似蜜甜,婚姻如柴米油盐。” 当两个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各种琐碎的生活事务便纷至沓来。此时,如果能够提前将这些琐碎事务合理协调分配好,便能有效避免日后因鸡毛蒜皮之事引发的诸多争吵。
这其中,涉及到诸多日常生活习惯的相互磨合。以家务分担为例,一个人若能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充分体会家务劳动的辛苦与重要性,并对对方在家务方面的付出心怀体谅,这对维护家庭和谐起着关键作用。
在这一点上,心理咨询师赵老师提出了另一个思考维度:独立生活的能力。她认为,一个人拥有独立生活的经历,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为重要。具备独立生活能力,至少意味着这个人能够独立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也更能深刻体会生活的艰辛。(这里所指的独立生活,是指在各个方面完全独立,像大学时期的集体宿舍生活、工作后仍与父母同住、一直与对象同居等情况,均不符合要求。)
五、冲突解决:化解矛盾的智慧
可探讨的问题:
当你情绪不佳时,希望我如何给予支持?
彼此的 “雷区” 分别是哪些言语或行为?
回顾过往解决冲突的经历,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发生矛盾后,有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
心理咨询师王老师提及了冲突解决在婚姻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她看来,夫妻双方的冲突解决方式在婚姻中极为关键,这也是婚前讨论的重点之一:通过交流,了解双方处理冲突的模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咨询师赵老师也强调了冲突解决能力的重要性。当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时(例如因工作原因导致长期分居),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确保婚姻这艘航船在风雨中平稳前行,不至于倾覆。
六、金钱观:婚姻的经济纽带
可探讨的问题:
我们共同的财务目标是什么?
双方的消费理念是否一致?
目前我们是否存在负债等财务隐患?打算如何应对?
彼此的收入使用情况如何?
婚后双方收入应如何合理分配?
心理咨询师王老师谈到了婚姻中的财务问题。婚后夫妻双方的合法收入属于共同财产,了解彼此的负债情况、收入水平以及消费习惯,有助于更合理地规划财务目标,避免夫妻二人在婚姻中过度为金钱所困扰。
七、与父母的关系:婚后的复杂命题
可探讨的问题:
婚后是否与父母同住?
婚后应与父母保持怎样的关系?
父母在我们婚姻中的参与程度应如何把控?
我们打算投入多少时间和金钱用于关爱父母?
照顾父母的责任应如何分配?
若父母生病需要大笔资金,这笔钱由谁来出,出到何种程度?
当小家庭与原生家庭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化解?
八、孩子:婚姻中的新生命考量
可探讨的问题:
我们是否打算要孩子?若要,要几个?
如果婚后一方改变不要孩子的主意,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处理?
若有孩子,由谁来照顾?采用何种方式照顾?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理念是否一致?若不一致,该听谁的?
我们期望自己成为怎样的父亲 / 母亲?
赵老师和王老师两位心理咨询师都指出,孩子和老人的问题,往往是许多家庭婚后矛盾的主要焦点。婚前就这些问题进行坦诚深入的讨论,并在关键问题上尽量达成一致,能够让双方对未来有更合理的预期和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潜在冲突。
九、性:婚姻中不可忽视的亲密部分
可探讨的问题:
我们是否有过性生活经历?
我们各自如何看待性?
我们有哪些性幻想?在性行为中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我们是否愿意为满足对方的性喜好做出尝试?
婚后我们期望维持怎样的性生活频率?
婚后采用何种避孕方式?
心理咨询师王老师还谈到了婚前探讨性话题的重要意义。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已婚人士而言,性需求常常被忽视。但实际上,身体上的亲密与精神上的亲密相互促进,性在增进和维护夫妻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勇于承认自己的需求,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才是对待性的正确态度。
十、爱情保鲜:婚姻中的永恒课题
可探讨的问题:
对于爱情与婚姻,我们的看法是否一致?
我们期望婚姻中始终充满浪漫激情,还是更倾向于平淡安稳地度过?
我们更愿意通过何种方式维系感情?
我们是否重视过节、纪念日?打算如何庆祝各种节日和纪念日?
我们常常在婚前恋爱阶段用心经营感情,然而婚后却往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生活琐事中,对爱情渐渐疏于维护。心理咨询师王老师提醒道,婚姻并非感情的保险箱,无论是否结婚,一段关系的维系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婚后,我们需要持续主动地 “定期维护” 感情。
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共识,每个人愿意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婚前进行充分讨论并做好约定,才能避免婚后因生活事务增多而影响夫妻关系。
十一、未来规划:携手共进的蓝图
可探讨的问题:
我们各自追求的人生目标,能否相互契合、并肩前行?
当家庭与个人人生目标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和抉择?
如果现在的想法日后发生改变,我们是否愿意坦诚地再次深入讨论?
婚姻如同两人携手共同创作一幅画作,在动笔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这幅作品最终的模样,并达成一致共识。否则,风格迥异的两人各自按照自己的喜好在画卷上肆意挥洒,即便每一处细节都美轮美奂,最终的成品也只会是杂乱无章的一团糟。
只有当两人的最终目标一致时,才能在实现共同目标的道路上齐心协力,遇到困难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相互扶持、彼此妥协。否则,即便相伴多年,最终也可能分道扬镳。
赵老师和王老师两位咨询师都强调,婚前讨论的目的并非要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完全一致,而在于通过「思考」「理解」和「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
结婚是一件需要我们冷静、慎重对待的大事。在与另一个人缔结法律契约之前,我们不仅要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更要清楚认识自己的愿望,并坦诚地告知对方。
如果即将与我们共度一生的伴侣,在面对婚姻中的诸多关键问题时,态度敷衍、参与度极低,甚至不愿深入思考、拒绝讨论;或者在讨论过程中不尊重对方观点,无法进行有效对话,那么这或许意味着对方还没有做好进入严肃婚姻的准备。
婚前讨论虽然不能杜绝所有问题的产生,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患于未然。我们永远不应心存侥幸,而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像并肩作战的战友一样,共同面对和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果你目前单身且有结婚的打算,不妨将本文收藏,以备不时之需。倘若你身边有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朋友,也可以将此文转发给他们,助力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更好地了解自己与对方,为幸福美满的婚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