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写飞起来了。”,“‘雨’写得越下越大,这是雷雨还是暴雨?”
近日,广西南宁的吴先生检查6岁儿子写字,被气得语无伦次,大声咆哮。9月21日,吴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自己学历不高,希望儿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

出现在镜头中的吴先生,看起来很生气。
“我辛辛苦苦赚钱,你看老师写这个‘飞’字是怎么写的,再看你写的都飞起来了。”“这‘雨’越下越大,是雷雨还是暴雨?”吴先生望着儿子说。
一个作业本上第一页的空格里满是“飞”字,第一行还正常,后面的“飞”字就逐渐变形,有的甚至变成了横卧式,有的看起来像蚊子或鸟。
第二页的空格里满是“雨”字,第一行正确,后面的“雨”字从四点逐渐变成多点。

“飞”和“雨”两个字,被儿子写得完全变了形,让他生气又无语,后来只好让儿子重写。
有网友调侃称,萌娃自创“象形文字”,很有创意。
还有孩子家长吐槽称,自己孩子写字也这样,每天晚上陪做作业都能气到血压超过180mmHg。
还有网友说:我并不觉得不好, 做设计不就是这样 。慢慢形变。 只不过没用在正确的地方,需要引导。
家庭教育不是强化训练,它不是考核制度,不是一种脱离生活的标签和存在,而是生活本身。或者说,它是一种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概括和归纳,但大家都不知不觉地这样活着、这样思考、这样选择。
所以,虽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奖惩制度,让孩子们学会选择、养成习惯,但那仅仅是手段而已,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养成一种习惯,将这种习惯变成自己的生活。
家庭教育观念需要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1、不要要求孩子达到同龄孩子的水准
有证据显示,要求孩子的一切都和同龄人一样会导致创造力被扼杀。因为每个孩子在身体、智力、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异。不要无视他们的差异。如果他感到自己一定要符合同龄人的一切水准,他的创造潜力就被抑制了。
2、不要用奖赏鼓励孩子
当人们没有期望得到奖赏去做事情的时候,他们会更有创意,也会更加享受其中的美妙过程。一个画家如果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享受其中,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为了赚钱,他的作品一定会更有创造力。记住,内因永远比外部激励更有效。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1、丰富孩子周围的表象刺激
想象的基础是表象,形成丰富的表象是想象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前阶段,让孩子尽可能早地接受丰富、生动的刺激就显得极为重要。
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出一个尽可能开放和多元化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无论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触觉的,都极易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有关的表象。这些表象的储备不仅对再造想象,而且对创造想象的形成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2、正确引导孩子的幻想
儿童容易把想象的东西当成现实的东西,把自己想象的事当成真实的事,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是已经得到的东西,把希望发生的事当做已经发生的事来描述。孩子混淆想象与现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予以严厉的责备,这是不冷静的做法。
父母应该努力进入他们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想象,让他明白,你也有一个想象的世界,邀请他进入你的世界,他就会允许你进入他的世界。但对于想象世界里的某些必须要知道的真相(如某些动画里永远都有“打不死”的角色),父母还是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宝贝,那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