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遇到大学期间暗恋的师兄,他和我表白了,我该怎么办?
我和老公相识于苍翠的香山脚下。他大我5岁,温柔体贴。来大姨妈了会帮我买红糖,工作中遇到困难了会帮我开解。反过来,他生病了,我也会心疼地跑去给他买药……
有一天,在一家星巴克的拐角,我竟然遇到了大学期间暗恋的师兄。不知算不算幸运,他和师姐分手了。那天我们攀谈起来。
之后,因为老公常常加班,我下班早,就和师兄一起去逛书店。再后来,他跟我表白了。
可是,我已经怀孕两个月,有了老公的孩子。
我不是那个“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节妇,但我也不想对不起老公。
一边是温柔的丈夫,一边是热情的师兄,老师您说,谁是我的真爱?我该怎么抉择?

导师解答:
每个人对真爱的定义
决定了她的人生轨迹
真爱的界定
想知道谁是你的真爱,先得知道你对真爱是怎么界定的。
每个人对真爱的界定不一样,有的人追求感觉,说白了就是激情。看到对方以后,体内的多巴胺,正肾上腺素,苯乙胺指标急剧上升,产生极其强烈的快感。如果你觉得那种感觉是真爱,也就是说,你认为激情就是真爱。
但是显然,我们不太可能和同一个人时时保持激情。感情经历丰富的人都知道,我们一生当中会对很多人,在某一个当下产生强烈的、美好的感觉,那些感觉都是真实的。
要知道,能在星巴克的拐角遇到师哥,就能在下一刻的转角遇到新的真爱。而同样的,对方也有这种可能,转角遇到个师姐觉得真爱到了,他的热情也会跟着“爱情呼叫转移”。
所以要接受这种爱情观,就要接受感受的不稳定性,也就要接受一个亲密关系不稳定的人生。
对于持有这种观念的人,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不要生孩子。
对真爱的诠释我不评判,我只知道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家。所以在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之前,就先不要替孩子的人生负责了吧。
心理学家对于真爱的界定
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也提出了一个真爱的界定,他认为真爱的组成部分有三个: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情绪上的迷恋,像上面说的,跟体内分泌的化学激素有关;
而“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这和我们平时感受的分享,长期的合作都有关系;
最后“承诺”,是指维持关系的担保和自我约束。
重点说一下“承诺”,承诺是一种契约精神。即我承诺为我的选择负责——
无论他(她)将来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他(她)健康还是患病,无论任何原因,我都愿意爱他,照顾他,尊重他,接纳他,永远对他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
承认真爱需要契约的人,他就是承认这个世界是动态的,人的需要也是变化的。
我今天需要温暖,他温暖地对待我,我就感觉好满足,但是如果明天我需要热情,而他没有热情,我还能不能继续和他在一起?可能这就是那个神圣的仪式,以及那个鲜红的结婚证所赋予的意义。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满足你全部的需要,如果没有契约、没有承诺,所有的亲密关系最终都会因为彼此需要的不满足而走向分离。
所以如果你记得那个承诺,就该知道,当你们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首先该想办法解决冲突。彼此之间无法满足对方的时候,也该首先想到沟通,想到一起面对,想到以关系为前提,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怎么满足自己。
两个人在一起开心的时候怎么对待彼此,不需要契约;在一起不开心的时候怎么对待彼此,才需要契约。
另外说一句,男人比女人更在乎契约性,深层次的原因是,女人肯定知道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但是男人无法100%的确定。
所以如果你怀着孩子仍然可以接受另一个人的求爱,且并不是因为你和丈夫之间的关系有什么问题,那显然你给别人的印象是,你是不稳定的,没有契约性的。
负责任地说,你的师哥会不安的。他很可能会在你们的关系中有所保留,特别是保留承诺的部分。
可以预见,如果你未来想和师哥往结婚的路上走,那会遇到怎样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