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余女士掏空积蓄为儿子买房,结果,房子被儿子拿去抵押,这让余女士觉得天塌了一样。现在,儿子和她吵了一架之后就走了,没有消息,让她很担心。她说,无论儿子犯了多大的错,作为母亲,她都愿意一起承担,只希望孩子能够平安回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让人感叹和心痛。在同情余女士的同时,又不得不找找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除了爱,还有管理。只爱不管,最后是难以成材。我们看看可能的原因有几点:

一,孩子的童年疏于陪伴。
余女士今年64岁,来杭州打拼了差不多30多年了。10多年前,带儿子来到了杭州。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作为母亲,很可能是没有陪伴孩子成长的。很多家长,以为拼命挣钱就是为孩子好。除了提供物质上的满足之外,其他的很少过问。结果,导致孩子在外做什么,都不知道。等犯了错,或者出现问题了才发现,结果,为时已晚。就像余女士说的,“房产证上我一看,一个50万,一个90万,我也不知道他贷这个钱是干什么用的。”可见,她跟孩子的沟通,或者孩子跟她交流的信息非常少。
二,一味地爱,让孩子忽视了承担,做事不考虑后果。
父母过于付出和奉献,以为是对孩子的爱,自己内心坦然和心安了,自己内心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大值。其实,在孩子眼里没有形成一种感恩,反而觉得理所当然。最可怕的就是父母的爱给了孩子这种错误的观念。所以,过于付出的父母,吃力不讨好。最让人心寒的,也就是这类父母,太过付出,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余女士是2015年买的房子,91个平米,当时,考虑把房子写在儿子名下,就是为了让他方便找个对象。余女士说,“我想想反正把这个房子留给他嘛,我想一个男孩在杭州打拼,没有房子也不行,我想留着给他在这里发展,没想到他发展成这样。”一晃六年过去,儿子已经39岁,却依然单身。
余女士说,她为了买这套房子,掏空了所有积蓄,付了首付,每个月的贷款也全由她来承担,老伴身体不好,为了省钱已经回老家山东养病,而自己在杭州当保姆,继续为早已成年的孩子扛着生活。
三,小时候纵容,长大后急刹车式的管理,往往会导致孩子走极端。会失控。
今年春节,余女士没回山东老家,而是跟儿子一起在杭州过年。春节刚过,余女士说,儿子曾向他提出借钱的要求,她拒绝了。余女士说,“上一次问我借1万块钱,我说我没有1万块钱,反正不高兴,不高兴(他)就想走,走了我就想起来,他两个包都没背,我看看包里有什么蛛丝马迹,我一看这个房产证,我就像天塌了一样。”
将近40岁的儿子,跟一个60多岁的母亲借钱,作为母亲都不知道也不问问孩子借钱干什么用吗?如果,孩子的异常,作为母亲能及时发现,及时地去教育和疏导,估计孩子也不会做出异常出格的事情的。想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甚至成年以后,作为父母也是极度纵容。但当意识到问题,或者无力纵容的时候,急刹车,往往会导致孩子做出极端的选择。父母就会失控,管不住孩子了。
所以,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父母可以扛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却扛不了孩子的未来。所以,有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教会孩子承担责任和生活,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和珍惜。否则,孩子一旦离开了父母,或者失去了父母的庇护,他就会无所适从,或者做出让人难以接受的选择。
余女士说,“我不愁你别的,你把养老保险交了就行了,交到你退休,你老了有碗饭吃。”可怜天下父母心,却是养废了孩子!